(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烂柯山:山名,传说晋代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经烂了。回到家,才知道已经过了几十年。因此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烂柯山。
- 庞眉:(páng méi)眉毛黑白杂色,形容年老的样子。
- 黄庭:道教经典,指《黄庭经》。
- 斗罡:(dǒu gāng)步罡踏斗,道教法师祈天或作法的步伐,表示脚踏星罡,按斗宿之象而进行的炼修之法。
- 验诀:经过检验证明有效的秘诀。
- 法语:指合乎礼法的言语。
翻译
一位眉毛黑白杂色的老道士在松树下诵读着《黄庭经》,座位旁有刚挖出来的新鲜的白茯苓。他每次按照斗罡之法行走来验证秘诀,只说甲子纪年而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他面容端正,稍有倦意时仍正襟危坐,合乎礼法的言语虽不多,但值得仔细倾听。他喜爱客人,留客今晚共度长久时光,石坛旁高大的树木隐藏着稀疏的星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烂柯山上一位朱道士的形象和生活场景。诗的首联通过“庞眉松下诵黄庭,座有新锄白茯苓”,展现了道士的年长和他的修行生活,一边诵读道经,一边身边还有刚挖到的白茯苓,表现出他的清修之态。颔联“每步斗罡曾验诀,但称甲子不知龄”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修行之法和对年岁的超脱态度。颈联“正容少倦时危坐,法语无多待细听”描述了道士的仪态端庄和他言语的珍贵,让人感受到他的修行素养。尾联“爱客见留今夕永,石坛高树隐疏星”则体现出道士的好客,以及夜晚山中宁静而神秘的氛围,石坛、高树和疏星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幽,生动地刻画了朱道士的形象,也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和对道家修行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