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过新安冯明府招集柳将军庙时诸葛邓二君俱以董河役适至

江南江北路初分,万里乡书未易闻。岁序孤舟逢五日,弟兄同社忆离群。 东道更谁为地主,西河却有大冯君。命驾频烦江之浒,折简慇勤日将暮。 置驿真能似郑庄,下榻何当比徐孺。将军祠宇自昔年,此地壶觞亦嘉晤。 况兼二客千里逢,促席开尊并许同。诸葛雅称丞相裔,邓君亦有长成风。 倾盖乍交情若故,把酒剧谈词俱雄。乡园蒲艾岂须设,故人鸡黍自堪悦。 君不见清时无事辟兵符,翕河已仗群公力。淮海应高卧治名,簿书岂废逢迎客。 休向三闾羡独醒,且须一醉同今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新安:地名。
  • 岁序:岁时的顺序,岁月。
  • 同社:志趣相同者结社,这里指共同的活动。
  • 东道:指请客的主人。
  • 地主:当地的主人。
  • 西河:古地区名,这里指新安。
  • 慇(yīn)勤:情意恳切。
  • 江之浒(hǔ):江边。
  • 郑庄:汉代郑当时,字庄,以好客闻名。
  • 徐孺:徐孺子,东汉名士,陈蕃为太守时,不接宾客,唯为徐孺子特设一榻,徐去则将榻悬起。这里用郑庄、徐孺的典故来形容主人的好客及对客人的尊重。
  • 壶觞:酒器,这里代指饮酒。
  • 嘉晤:美好的会面。
  • 倾盖:指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倾斜,形容一见如故。
  • 蒲艾:菖蒲和艾草,端午节的习俗中,会挂蒲艾以辟邪。

翻译

江南和江北刚刚划分开来,相隔万里,家书也不容易收到。在这孤舟漂泊的岁月里,恰逢五月五日,弟兄们在共同的活动中回忆起离群的时光。 在东边的道路上,还有谁能像大冯君一样做东道主呢?在西河的新安,却有冯明府这样的好人。他频繁地派人到江边邀请我,情意恳切,直到日暮时分。 他设驿站接待客人,真像郑庄一样好客,款待客人如同徐孺子下榻般尊重。柳将军的祠庙从以前就存在,在这里饮酒也是一次美好的会面。 何况还有两位客人从千里之外赶来相聚,大家促膝而坐,开怀畅饮,都被允许一同参与。诸葛先生向来被赞为丞相的后裔,邓君也有成熟稳重的风范。 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一见如故,举起酒杯畅谈,言辞都很豪迈。在家乡设置菖蒲和艾草的习俗这里不需要,因为有老朋友的热情款待已经让人很愉快。 您没看到在清平之时没有战事,调和黄河已经依靠众多公侯的力量。在淮海地区应该能有很高的治理名声,处理文书之事也不妨碍接待客人。 不要像屈原那样独自清醒而羡慕,暂且尽情一醉,就在今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五月五日端午节时,应新安冯明府的邀请,在柳将军庙与诸葛、邓二君相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异乡逢佳节,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欢乐时光的享受。

诗的开头描述了江南江北的分隔和家书难通,烘托出孤独的氛围,接着引出了在端午节与弟兄们回忆往昔的情感。然后通过对冯明府的热情款待的描写,如“命驾频烦江之浒,折简慇勤日将暮”,展现了主人的好客。诗中用郑庄、徐孺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主人的盛情。在柳将军庙的聚会中,诗人与诸葛、邓二君相遇,对他们的风范进行了赞美,“诸葛雅称丞相裔,邓君亦有长成风”,同时也描绘了大家一见如故、畅谈豪饮的场景,“倾盖乍交情若故,把酒剧谈词俱雄”,表现出了浓厚的友情和欢快的氛围。最后,诗人提到了当下的和平时期,以及不必羡慕屈原的独醒,而应尽情享受当下的欢乐,“休向三闾羡独醒,且须一醉同今夕”,体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场景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在佳节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心情,以及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赞美。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