貤恩初下感赋四首

薄宦吾诚拙,君恩喜渐回。 微劳俱不泯,先德故能培。 锡服沾殊典,弹冠及夜台。 九原难复作,风木转堪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í):指移封,或指依次(把功劳、荣誉等)给予某人。
  • 薄宦:卑微的官职。
  • :笨拙,不灵巧,这里指自己为官能力不足。
  • 不泯:不消失,不泯灭。
  • 先德:先人的德泽。
  • :培养,这里指承蒙先人的德泽得到培养。
  • 锡服:赐予官服,这里指受到恩赐。
  • 殊典:特殊的恩典。
  • 弹冠:整洁衣冠,这里指因得到恩赐而整理衣冠,表示庆贺。
  • 夜台:指坟墓,因为坟墓中不见光明,如同夜晚。
  • 九原:原指晋国卿大夫的墓地,泛指墓地,也指九泉,地下。
  • 风木: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养。典出《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翻译

我这卑微的官职,实在是显示出我的笨拙,所幸君王的恩泽渐渐回转。 微小的功劳都没有被磨灭,先人的德泽因此能够得以培养。 受到恩赐穿上官服,获得特殊的恩典,连在坟墓中的先人也能受到恩及。 然而九泉之下的人难以再复活,想到父母亡故而自己来不及奉养,心中更觉悲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君恩的感激以及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诗的开头,作者感慨自己官职卑微,能力有限,但庆幸君恩降临。接着提到自己的微薄功劳未被遗忘,先人的德泽得以传承,表现出对家族和先人的敬重。随后描述了自己受到恩赐的情景,甚至认为这份恩泽连已故的先人也能感受到。然而,最后笔锋一转,想到九泉之下的先人无法复活,自己未能及时尽孝,心中充满了悲哀。整首诗情感真挚,从感恩到悲哀,层次分明,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君恩和孝道的重视。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