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曹秋岳方伯

圣朝忧远地,玉节任遐方。 受饯元戎府,分符百粤疆。 遥知襟带重,仍倚楫舟长。 直干高千仞,澄波及八荒。 飓平南海浪,鸱远越台霜。 僻俗成邹鲁,神禽异鵔鹴。 丝桐芳树曲,交酒海珠艡。 蕙气高栏集,清风画戟扬。 诸生频跪席,百姓竞趋棠。 饮水古人达,登楼老子狂。 洞箫宫女赋,缓带重臣装。 折简招山客,分骖赎国良。 龙门瞻内署,羊石迩文昌。 未量身居贱,言窥夫子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节: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yù jié)
  • 遐方:边远之地。(xiá fāng)
  • 元戎府:军事统帅的府邸。(yuán róng fǔ)
  • 分符:朝廷命官出任地方长官。(fēn fú)
  • 百粤: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百粤。(bǎi yuè)
  • 襟带:衣襟和衣带。比喻山川环绕,地势险要。(jīn dài)
  • 楫舟:船桨和船。比喻远行或治理地方。(jí zhōu)
  • 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bā huāng)
  • :发生在大西洋西部和西印度群岛一带海洋上的风暴,风力常达十级以上,常伴有暴雨。(jù)
  • :古书上指鹞鹰。(chī)
  • 越台:指春秋时越王勾践登眺之所。(yuè tái)
  • 邹鲁:邹国和鲁国的并称。后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zōu lǔ)
  • 鵔鹴:鸟名。(jùn shuāng)
  • 丝桐: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sī tóng)
  • 蕙气:香草的香气。(huì qì)
  • 画戟:古兵器名。因有彩饰,故称。(huà jǐ)
  •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zhū shēng)
  • 趋棠: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 :通达。
  • 洞箫:一种管乐器。(dòng xiāo)
  • 宫女赋:此指优美的诗文。
  • 缓带:宽束衣带。形容闲适的样子。(huǎn dài)
  • 重臣: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 折简:写信。(zhé jiǎn)
  • :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cān)

翻译

圣明的朝廷担忧边远之地,您持着玉制符节前往那遥远的地方。在元戎府接受饯行,被任命为地方长官,前往百粤之地。遥远地知晓那里地势险要责任重大,您依旧倚靠着船桨和船只前行。您的正直和才干如千仞高的树木,您的清廉和恩泽波及八方荒远之地。您平息了南海的风浪,使凶猛的鹞鹰远离越台的寒霜。让偏僻的风俗变得像邹鲁之地那样文化昌盛,神异的禽鸟也不同于寻常的鵔鹴。在芳香的树下弹奏着琴曲,用海珠装饰的船只上交杯换盏。香草的香气在高栏处聚集,清风中画戟飘扬。众多的生员频频跪在席上,百姓们竞相称颂您的德政。像古人那样通达地对待饮水之事,像老子那样登上高楼抒发狂放之情。您能吹奏洞箫,创作出如宫女赋般优美的诗文,身着宽束衣带,展现出重臣的仪态。写信邀请山中的客人,分驾车的马去赎回国家的贤良之人。远望龙门之内的官署,临近文昌的是羊石。我未曾衡量自身地位卑微,言语中透露出对您的敬仰,仿佛看到了您如夫子墙般的高深学问。

赏析

这首诗是对曹秋岳方伯的赞颂。诗中首先表达了朝廷对边远地区的关注以及曹秋岳方伯肩负的重任,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才干、品德和政绩。如“直干高千仞,澄波及八荒”形容他的正直和恩泽广泛;“飓平南海浪,鸱远越台霜”表现他平息风浪、消除灾祸的能力;“僻俗成邹鲁,神禽异鵔鹴”赞扬他对地方风俗的改善和带来的祥瑞。诗中还描绘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和社会景象,如丝桐芳树曲、交酒海珠艡等,展现出一片繁荣祥和的氛围。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曹秋岳方伯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的学识和品德的钦佩。整首诗意境宏大,语言优美,用典恰当,充分体现了对曹秋岳方伯的赞美之意。

黎彭祖

黎彭祖(一六二九--?),字务光。番禺人。遂球次子。明思宗崇祯间贡生。著有《醇曜堂集》。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有传。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