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茂才自浙中来访备述其途次之阻赋此送之

有客来东海,衣冠旅望同。 凄凉家难后,漂泊路岐中。 桂玉知难继,兰金强未通。 鸰原翻自苦,鲋辙岂应穷。 旧物青毡尽,新愁绿醑空。 尘埃宁物色,羽翼困天风。 似尔犹蓬转,伊余但桂丛。 怜才偏有意,振滞却无功。 一饭王孙去,他时重阿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钱茂才:有才学的人,这里指钱姓友人。“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 途次:途中停留的处所。
  • 东海:泛指东方的大海,此处可能指钱茂才来自的地方。
  •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这里代指士大夫、文人。
  • 旅望:羁旅者登高望远。
  • 家难:家中遭遇的灾祸。
  • 路岐:道路分岔处,喻人生道路的艰难。
  • 桂玉:指柴米昂贵,生活困难。
  • :继续,维持。
  • 兰金:美好的品德和才华,这里指钱茂才希望凭借自己的品德和才华获得赏识和任用。
  • :畅通,实现。
  • 鸰(líng)原:《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鸰原”喻兄弟友爱。
  • 鲋(fù)辙:《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后以“鲋辙”喻指处境艰难。
  • 青毡:指家传的旧物,也借指家业。
  • 绿醑(xǔ):绿色的美酒。
  • 尘埃:尘土,这里喻指世俗的困扰。
  • 物色:形貌,这里指被人赏识。
  • :翅膀,这里比喻施展才能的凭借。
  • 蓬转:蓬草随风飘转,喻人流离转徙,四处飘零。
  • 伊余:我。
  • 桂丛:桂树林,这里比喻隐居之地。
  • 振滞:举拔久未起用的贤才。

翻译

有位客人从东海而来,他的文人气质和羁旅者登高望远的心境与我相同。在经历了家中的灾祸之后,他漂泊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柴米昂贵,生活难以维持,他美好的品德和才华也未能得到施展。兄弟间本应友爱互助,可如今却各自受苦,处境艰难的他又怎能一直这样困顿下去呢? 祖传的旧物已消耗殆尽,新添的忧愁使得美酒也都喝空。在世俗的困扰中难以被人赏识,想要施展才能却又被现实困住。像你这样依然四处漂泊,而我也只是隐居在这桂树林中。我爱惜人才,偏偏对你有意,想要帮助你摆脱困境,却没有成效。就像韩信当年饿着肚子离去,希望你日后能像吕蒙一样有所成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卢龙云为从浙中来访的钱茂才所写,诗中表达了对钱茂才遭遇的同情和对他未来的期望。诗的开头描绘了钱茂才的到来以及他的处境,家难后的漂泊和生活的艰难。接着通过“鸰原翻自苦,鲋辙岂应穷”表达了对他困境的感慨和对他未来的信心。诗中还提到了自己的状况,“伊余但桂丛”,表现出一种无奈和隐居的心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钱茂才的赏识和想要帮助他的愿望,虽然目前未能成功,但仍寄予厚望,用“一饭王孙去,他时重阿蒙”鼓励他未来能够有所成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钱茂才处境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人才的重视,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