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

· 黎瞻
丹心依北极,红蓼阻南乡。 灯晕寒侵眼,虫声细傍墙。 角怜城阙暮,梅忆石门香。 永夜相思梦,浑如玉塞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心:指赤诚之心。
  • 北极:此处指朝廷,帝王。
  • 红蓼(liǎo):一种植物,多生长在水边,这里可能象征着离乡的愁绪。
  • 灯晕:灯光照耀下形成的光圈。
  •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这里可能指的是城楼上吹响的号角声。
  • 城阙(què):指城市,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石门:应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也许是作者的家乡或是心中怀念的地方。
  • 玉塞:指玉门关,这里借指遥远的边疆。

翻译

我的赤诚之心依旧向着朝廷,然而红蓼却阻碍了我归乡的路途。灯光的光晕带着寒意侵袭我的双眼,墙边传来细细的虫鸣声。城楼上的号角声似乎在怜悯这暮色中的城市,我回忆起石门的梅花香气。漫漫长夜中,我沉浸在相思的梦境里,这梦就像玉门关那样遥远绵长。

赏析

这首诗以思归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丹心依北极”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忠心,而“红蓼阻南乡”则形象地表现了归乡的阻碍。“灯晕寒侵眼,虫声细傍墙”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角怜城阙暮,梅忆石门香”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号角声仿佛在怜悯暮色中的城市,而作者对石门梅花的回忆则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最后,“永夜相思梦,浑如玉塞长”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作者的相思之苦,如同玉门关那样遥远绵长。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用词精准,将作者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黎瞻

黎瞻,字民仰,号前峰。番禺人。遂球曾祖。明世宗嘉靖元年(一五二二)举人,初授福建尤溪教谕,历仕至顺天府尹,以忤严嵩出判南昌。遭父忧归,筑室于板桥之南,遂不复出。与何维柏、欧大任、王渐逵、黎民表结社赋诗。年八十六卒。有《燕台集》。从祀广州府学乡贤。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等有传。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