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至道蕴灵襟,要指结幽契。 惠施今不作,玄言悼终閟。 諓諓章句儒,糟粕滋悬赘。 泚汗达中诚,宵钟堕危涕。 吾将就重华,潇湘采兰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道: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zhì dào)
  • 灵襟:胸怀。(líng jīn)
  • 幽契:指隐居的志同道合者的约定。(yōu qì)
  • 惠施: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指代有智慧、善于辩论的人。(huì shī)
  • 玄言: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玄理的言论或著作。(xuán yán)
  • (bì):原指闭门,这里指消失、终结。
  • 諓諓(jiàn jiàn):巧言善辩的样子。
  • 章句儒:指只注重解释字句的儒生。
  • 泚汗(cǐ hàn):冒汗,这里表示内心的惶恐。
  • 中诚:内心的真诚。
  • 宵钟:夜晚的钟声。
  • (duò):落下。
  • 危涕:悲伤的眼泪。
  • 重华:虞舜的美称,这里借指圣明之君。
  • 潇湘:指湘江,在今湖南省。

翻译

最好的道理蕴含在宽广的胸怀中,关键在于能与隐居的志同道合者达成心有灵犀的约定。如今像惠施那样有智慧的人不再出现,玄妙的言论最终消失让人哀叹。那些巧言善辩的只注重字句解释的儒生,就像糟粕一样多余无用。内心惶恐不安以至诚实表露,夜晚的钟声响起,悲伤的泪水随之落下。我将要去追随圣明之君,在湘江之畔采摘兰蕙。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真正的学问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当时一些只注重表面字句解释的儒生的不满。诗的开头强调了至道与灵襟、幽契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对内在精神和志同道合者的重视。接着,作者感慨惠施这样的智者不再,玄言消失,暗示了对当下学术风气的失望。然后,通过对諓諓章句儒的批判,进一步表达了对浮华学术的不屑。诗中“泚汗达中诚,宵钟堕危涕”两句,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真诚和忧虑。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圣明之君的向往和追求,希望能在美好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