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旅次经寒食,游人念故园。 松楸违渐远,雨露感偏存。 昔幸同三釜,今谁作九原。 环樵峰七十,有梦到云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旅次:旅行中暂时停留的地方。
  • 松楸(qiū):松树与楸树。墓地多植,因以代称坟墓。
  • 三釜:古代一般年俸不满千石的官吏,按俸禄多少分为五级,最低级为“三釜”。此处喻微薄的俸禄。
  •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也可指九泉,黄泉之下。
  • 环樵峰七十:意为环绕着樵峰走了七十里。
  • 云门:借指故乡。

翻译

在旅途中经过寒食节,游子思念着故乡。 坟墓渐渐离我远去,可对先人的感恩之情却愈发深厚,犹如雨露般滋润心田。 往昔有幸能获得微薄的俸禄,而今又有谁已长埋地下呢? 我环绕着樵峰行走了七十里,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首联点明诗人在旅途中度过寒食节,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颔联通过“松楸违渐远”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和距离感,而“雨露感偏存”则强调了对先人的感恩之情依然深厚。颈联中,“昔幸同三釜”回忆过去有微薄俸禄的生活,“今谁作九原”则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逝者的哀思。尾联“环樵峰七十,有梦到云门”,描绘了诗人环绕樵峰行走,心中渴望在梦中回到故乡,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通过对寒食节的描写和对故乡、先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