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右丞廉惠山凯牙喜雨诗

· 刘崧
亢阳閟时泽,赫欲槁众绿。 台衡忧民心,惴惴甚集木。 一朝注甘澍,允矣生百榖。 堂邑歌既零,南山咏沾足。 向来击鸣鼓,望祀走巫祝。 孰云丰年迟,永念诚感速。 广陂润方流,酷炎势已蹙。 省署扬清风,薇花濯红玉。 民情洽和畅,天意划清肃。 庶草徵则同,时哉念蕃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亢阳(kàng yáng):极盛的阳气。
  • (bì):关闭,这里指遮蔽。
  • 时泽:适时的雨水。
  • :显耀,盛大。
  • (gǎo):使干枯。
  • 众绿:众多的草木。
  • 台衡:指宰辅大臣。
  • 惴惴(zhuì zhuì):忧愁恐惧的样子。
  • 集木:指鸟聚集在树上,形容忧虑不安。
  • 甘澍(shù):及时雨。
  • 允矣:确实啊。
  • 百榖(gǔ):谷类的总称。
  • 堂邑:县名,这里可能指此地。
  • 既零:已经落下,这里指降雨。
  • 沾足:雨水充足,沾润其足。
  • 望祀:古代祭名,遥祭山川地祇之礼。
  • (cù):收缩,紧迫。

翻译

阳气太过炽盛,遮蔽了适时的雨水,似乎要使众多草木干枯。宰辅大臣忧心百姓,内心忧愁恐惧如鸟集于木。忽然降下了及时雨,确实能使各种谷物生长。堂邑之地歌声起,因为雨水已降落,南山也在歌颂雨水充足。之前人们击鼓鸣号,望祀山川地祇,通过巫祝来祈求降雨。谁说丰年来得迟,永远记住诚心感动能让雨水速降。广阔的陂塘水流畅通,酷热的气焰已被压制。省署中扬起清风,薇花像是被洗净的红玉。民情融洽舒畅,天意分明清正严肃。各种草木生长规律相同,此时应感念万物的繁育。

赏析

这首诗围绕喜雨的主题,先描述了久旱的景象以及人们的忧虑,随后描写了降雨后的喜悦和各种积极的变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们反应的描绘,表达了对雨水的期盼和对丰年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对民情天意的关注。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亢阳干旱与甘澍滋润相对比,突出了雨水的重要性和人们的欣喜之情。语言表达上,较为古朴典雅,通过形象的描写如“赫欲槁众绿”“台衡忧民心,惴惴甚集木”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体意境营造上,从干旱的焦虑到降雨的欢快,情感转折自然,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自然、民生的关切。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