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感事六首

· 刘崧
寇移石头渡,南掠乌山驿。 新吴与修水,变起何络绎。 长驱逼筠阳,守者亦坚壁。 连云忽倾陷,烈焰半天赤。 猖狂府中坐,惨酷肆脔磔。 艳媚妇女群,烂熳金帛积。 倒仓散游惰,夺印援凶逆。 坐令荷耒民,反戈半红帻。 人情苦惶惑,王事方否隔。 摧廓谅匪难,煌煌济危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辰:干支纪年,这里指特定的年份。
  • 络绎:连续不断,往来不绝。(“络”读音:luò;“绎”读音:yì)
  • 筠阳:地名。
  • 坚壁:坚固的壁垒,这里指坚守抵御。
  • :放纵,任意行事。
  • 脔磔:分割、切碎的意思。(“脔”读音:luán;“磔”读音:zhé)
  • 荷耒民:扛着农具的百姓。(“耒”读音:lěi)

翻译

敌寇转移到石头渡,向南抢掠乌山驿。新吴和修水之地,变乱接连不断地发生。敌军长驱直入逼近筠阳,守卫的人也坚守抵御。可是连天的防线忽然就被攻陷了,烈火燃烧,半边天空都被映红。敌寇猖狂地在府中安坐,残酷地肆意分割切碎人们的身体。他们谄媚地围着妇女群,大量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他们把仓库里的粮食散发给游手好闲的人,夺取官印来支持凶恶悖逆之人。致使那些扛着农具的百姓,反而有半数头戴红色头巾拿起武器反抗。人们内心痛苦惶恐疑惑,国家的战事也受到阻碍。要摧毁敌寇的阵营想来并非难事,辉煌的拯救危局的策略定会成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敌寇的侵略以及所带来的破坏和混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通过“寇移”“南掠”“变起何络绎”“长驱逼”“倾陷”等词汇,生动地展现了敌寇的嚣张气焰和侵略的迅猛。同时,“守者亦坚壁”表现了守卫者的抵抗。“猖狂府中坐”“惨酷肆脔磔”等则刻画了敌寇的残暴行径。“倒仓散游惰,夺印援凶逆”揭示了敌寇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解决困境的信心,认为摧毁敌寇阵营、拯救危局并非难事,展现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