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道中小憩宣风亭

避暑疑无地,宣风忽有亭。 云流当户白,山起傍檐青。 隐几看题勒,披襟豁性灵。 不须愁去暮,纤月起林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分宜:今江西省分宜县。
  • (qì):休息。
  • 宣风:通风。“宣风忽有亭”中“宣风”的含义为亭名含有“通风”之意,此处的“风”并非只指自然风,也有“风化、教育”之意,暗示此亭可能有某种文化或道德的象征意义。
  • (yán):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
  • 隐几:靠着几案。
  • 题勒:题写的字迹或铭刻。
  • 性灵:指人的精神、性情。
  • (jiōng):遥远的郊野。

翻译

想要避暑却似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忽然发现了这座名叫宣风的亭子。云彩流动,仿佛在门前来回飘荡,呈现出白色;山峦起伏,紧挨着屋檐,一片青翠。靠着几案观看题写的文字铭刻,敞开衣襟,使精神和性情变得开阔舒畅。不必为黄昏的到来而忧愁,纤细的月亮会在远处的林野中升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分宜道中小憩于宣风亭时的所见所感。诗的首联点明了诗人寻找避暑之地的需求,以及宣风亭的出现带来的惊喜。颔联通过描写云的流动和山的景象,展现出亭子周围环境的优美与宁静。颈联写诗人在亭中靠着几案观看题刻,敞开衣襟,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开阔。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夜晚景色的期待,消除了对黄昏到来的忧愁。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诗人感受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闲适、自在的心境。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