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引路松

· 卢宁
银河一派泻松风,飞瀑倾泷日激舂。 寒洁细嘘和露屑,轻圆难定落盘踪。 甘分袅竹饶春席,泽净平畴慰旱农。 浅浅磻溪宁滀得,终归沧海媚骊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óng):急流的水。
  • (xū):慢慢地吐气。
  • (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 (niǎo):柔软细长的样子。
  • (pán)溪:水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
  • (chù):积聚,水积聚的样子。
  • (lí)龙:黑色的龙。

翻译

松林中好像有银河之水一派而下,吹拂着松风,飞瀑倾落,急流的水每日受到冲击而发出舂捣之声。 那寒冷洁净的细流缓缓地吐着和着露水的碎屑,轻圆的水滴难以确定它们落入盘中的踪迹。 甘愿分出的水流如柔软细长的竹子般环绕着春天的筵席,润泽洁净的平坦田地,慰藉着遭受旱灾的农民。 浅浅的磻溪怎能积聚住这水流,它们最终会归入沧海,向骊龙献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兴国灵山的引路松以及与之相关的瀑布、溪流等景观,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和生机勃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如“银河一派泻松风,飞瀑倾泷日激舂”,以银河、飞瀑等形象来表现景色的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寒洁细嘘和露屑,轻圆难定落盘踪”则细腻地刻画了水流的形态和动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水的清冷和灵动。后两句“甘分袅竹饶春席,泽净平畴慰旱农。浅浅磻溪宁滀得,终归沧海媚骊龙”,既表达了水流对人们的益处,又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规律,水流最终会汇入大海。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精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