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大宗伯陈公二首

西风摇落海门寒,到处闾阎有怨叹。 北阙此时应侧席,东山何日更弹冠。 词人屡款南州榻,艺苑先登赤帜坛。 多少儒生开阁望,芳洲无用忆秋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闾阎(lǘ yán):指平民百姓居住的地区,也泛指民间。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借指朝廷。
  • 侧席:指谦恭以待贤者。
  • 东山:这里指隐居或休息的地方。
  • 弹冠:指整洁衣冠,后多以比喻将要出仕。
  • 南州榻:后用“南州榻”为礼遇嘉宾之典实。
  • 艺苑:文学艺术界。
  • 赤帜坛:指在某个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位置。
  • 儒生:指通经之士,也泛指读书人。
  • 开阁望:打开楼阁远望,这里表示期待、盼望。

翻译

西风吹过,海门透出寒冷之意,到处的百姓都有哀怨叹息。朝廷此时应该谦恭地等待贤者,什么时候才能从隐居之处复出为官呢。您这位词人多次受到贵宾般的礼遇,在文学艺术界率先登上了领先的地位。许多读书人都打开楼阁远望期盼着,那美好的地方无需回忆秋兰(隐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人们的期望。首联通过“西风摇落海门寒”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同时“到处闾阎有怨叹”反映了民间的疾苦。颔联则表达了对朝廷能重视贤能、渴望有才能的人能得到任用的期望。颈联赞扬了陈公在词坛的地位和受到的礼遇。尾联中“多少儒生开阁望”表现了读书人们的期盼,而“芳洲无用忆秋兰”则有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又似乎带着一些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们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注和对人才的期望。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