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延津

曾向丰城傍玉壶,延津此日复停舻。 天边紫气疑明灭,波底玄灵讶有无。 佩自双钩莲锷歛,吹惟一吷斗文孤。 莫须神物终当化,珍重时看玉辘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延津:古代津渡名。
  • 丰城:县名,此处的“丰城”或有更深的文化寓意。
  • 傍玉壶:可能意味着接近美好的、纯净的事物。(傍:bàng,靠近)
  • 舻(lú):指船头。
  • 紫气:旧时以为宝物的光气或祥瑞之气。
  • 玄灵:神灵。
  • 佩自双钩莲锷(è)歛(liǎn):佩饰上有双钩,像莲花的剑刃收敛着。
  • 吷(xuè):以口吹物发出的小声。
  • 斗文:指剑上的七星纹饰,象征着神秘和力量。

翻译

曾经在丰城靠近美好的事物,如今在延津这个地方再次停下船只。 天边的祥瑞紫气若隐若现,水波底下的神灵让人惊讶其是否存在。 佩饰上的双钩如同收敛的莲锷,吹一口气也只是发出细微的声音,剑上的七星纹显得孤独。 也许神物终究会变化,要珍惜当下看着那美玉制成的辘轳。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深邃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延津这个地方的描绘,融入了紫气、玄灵等神秘元素,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氛围。诗中对佩饰和剑的描写,细腻而富有象征意义,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关注和珍惜。同时,诗的最后表达了对神物变化的思考和对当下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