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氏三馀斋
天地有明晦,阴阳互始终。
人心蕴至理,妙运焉可穷。
端居淡无营,肄业肆旁通。
陶以典籍富,积之道义充。
春作肇有严,夙兴在省躬。
日入未遑息,岁周方底功。
良辰风日妍,游咏从冠童。
矧当阴雨交,而敢怠击蒙。
混混循化机,渊渊湛天衷。
及时戒自嬉,树德务永崇。
潜心董生业,绍迹曼倩翁。
三馀宁有期,百岁将无同。
勖哉黄氏居,庶以厉颓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晦(huì):昏暗。
- 妙运:巧妙的运化。
- 端居:平常居处。
- 无营:无所谋求。
- 肄业:修习学业。
- 旁通:广泛通晓。
- 肇(zhào):开始。
- 夙兴:早起。
- 省躬:反省自身。
- 底功:取得成功。
- 矧(shěn):况且。
- 击蒙:启蒙,教育。
- 混混:水流不断的样子,这里指顺应自然。
- 化机:造化的枢机。
- 渊渊:深邃的样子。
- 天衷:天的善意。
- 勖(xù):勉励。
翻译
天地有光明和昏暗的时候,阴阳相互交替始终循环。 人心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那奇妙的运化怎能穷尽呢。 平常居处时淡泊而无所谋求,修习学业广泛通晓各种知识。 通过典籍使自己的内心丰富,积累道义让自己的品德充实。 春天劳作开始时很严格,早起时要自我反省。 太阳落山了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一年过去了才刚刚取得成效。 美好的时光里风和日丽,带着儿童们出游吟咏。 况且当阴雨交加时,更不敢懈怠启蒙教育。 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深深地领悟上天的善意。 及时告诫自己不要嬉戏,树立品德务必永远崇尚。 专心钻研董生的学业,继承曼倩翁的事迹。 三余的时光哪会有期限呢,百岁之人也将有所不同。 勉励啊黄氏的居所,希望能够激励败坏的风气。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黄氏的三馀斋展开,表达了对学习、品德修养以及顺应自然的思考。诗的开头阐述了天地阴阳的变化,引出人心所蕴含的至理。接着描述了黄氏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无营,勤奋学习,注重积累知识和道义。无论是在春作之时的严格要求,还是夙兴省躬的自我反省,都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在美好的时光里游咏,阴雨天也不怠于教育,展现了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与坚持。诗中强调了顺应自然、戒自嬉、树德务崇的重要性,并以董生和曼倩翁为榜样,鼓励黄氏不断努力。最后,诗人希望黄氏的居所能够成为改变颓风的榜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送潘郎中迪允谢病归山阴 》 —— [ 明 ] 刘崧
- 《 晚下北岩过临溪和萧国录子所韵 》 —— [ 明 ] 刘崧
- 《 数日无酒饮 》 —— [ 明 ] 刘崧
- 《 往时杨清溪为乡先达菊存陈公作种菊图工妙逼真去之六十馀年其五世孙继先乃得之于其仲父有实家盖其家故物也出以示余因题其后以致景仰之意 》 —— [ 明 ] 刘崧
- 《 赠别李子翀之金陵七首 》 —— [ 明 ] 刘崧
- 《 入深山度岭闻故人刘方东寓里良寺喜有相因之地 》 —— [ 明 ] 刘崧
- 《 过谷亭二首 》 —— [ 明 ] 刘崧
- 《 寄天宁雪印文上人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