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翰目:翰林的别称,指翰林院。
- 考绩:考核官吏的政绩。
- 京:京城,指北京。
- 桂林一枝:比喻才华出众。
- 文学:指文学才能。
- 讵:岂,难道。
- 翰林:翰林院,古代负责编纂国史、起草诏令等的机构。
-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 秋蟾宫:指科举考试的场所。
- 月娥:月宫中的仙女,这里比喻考试官。
- 帝遣:皇帝派遣。
- 南苑:地名,在北京南郊。
- 潜夫:隐居的学者,这里指王嘉言。
- 书读两三车:形容读书极多。
- 朝天:朝见皇帝。
- 柳湾:地名,可能指京城附近的某个地方。
- 暮云春树:比喻离别时的景象。
- 天之涯:天边,比喻极远的地方。
翻译
王嘉言如同桂林的一枝独秀,他的文学才能岂能落后于翰林院的才子们。 年轻时在秋天的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却因过于突出而惹得考官不悦。 皇帝派他来管理南苑的花卉,他像隐居的学者一样,读了无数的书籍。 朝见皇帝后,我们分别于柳湾,暮云春树,相隔天涯。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王嘉言的才华与成就,通过“桂林一枝秀”和“文学讵从翰林后”等句,展现了他的超群之才。诗中“少年折桂秋蟾宫”一句,既表达了对他早年科举成功的祝贺,也隐含了他在官场上的波折。后文通过“帝遣来司南苑花”和“书读两三车”等句,描绘了他在京城的职责与学识。结尾的“暮云春树天之涯”则抒发了离别之情,增添了诗意的深远。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何子行广文之任广昌时张广汉在南都因寄意焉 》 —— [ 明 ] 湛若水
- 《 北峨驿道中口占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丁未七月二日云路七父老携酒过予水帘洞共语甚适 》 —— [ 明 ] 湛若水
- 《 代简答葛子东上舍因道及唐内翰同致意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于观音阁饯梁天壶宗烈同府 》 —— [ 明 ] 湛若水
- 《 送人之荆州榷木 》 —— [ 明 ] 湛若水
- 《 赠苏仁伯何于逵霍勉衷三进士之京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檃括格物之说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