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杨司厅调南礼部赠之
番山一时秀,君才似杨修。
况当机云年,文价迈等流。
双双矫云翼,意气隘九州。
中年一垂翅,抢彼枳棘休。
列第太常右,交辉花萼楼。
鹦鹉诉北寒,越鸟思南游。
法星化奎文,一夜光芒浮。
我有停云念,岂无看云愁。
南宫省署静,文苑开清修。
六朝佳丽景,楚尾与吴头。
我祖膺戎狄,山河为增优。
夫何根本地,犹有兵食忧。
大风拔陵木,江涨浮尸游。
今年灾疫仍,千室无人收。
频下修省诏,悔祸天启谋。
此当属春官,送子发长讴。
若有南征赋,可以献纳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番山:指大理的山,番为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 杨修:东汉末年文学家,此处比喻杨司厅的才华。
- 机云:指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孔融和祢衡,此处比喻杨司厅的年纪与才华。
- 文价:文学的声誉。
- 迈等流:超越同辈。
- 矫云翼:比喻志向高远。
- 隘九州:形容志向之大,覆盖整个中国。
- 垂翅:比喻失败或受挫。
- 抢彼枳棘:比喻陷入困境。
- 太常:古代官名,掌管宗庙礼仪。
- 交辉:相互辉映。
- 花萼楼:古代宫廷中的楼名,此处指宫廷。
- 鹦鹉:此处比喻北方。
- 越鸟:此处比喻南方。
- 法星:指文昌星,主管文运。
- 奎文:指文昌星所在的奎宿,象征文学。
- 停云念:指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 南宫:指礼部,古代掌管礼仪、教育的官署。
- 文苑:文学的园地。
- 清修:清静修习。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 楚尾吴头:指楚地和吴地的交界处,泛指江南地区。
- 膺戎狄:指抵御外族。
- 兵食忧:指军事和粮食的忧虑。
- 修省诏:指皇帝下诏反省。
- 春官:指礼部官员。
- 南征赋:指南征时所作的赋。
- 献纳不:是否可以献上。
翻译
大理的山峦秀丽,你的才华如同杨修一般。正值青春年华,你的文学声誉超越了同辈。你们如同高飞的云翼,志向覆盖整个中国。中年时虽然遭遇挫折,陷入困境,但你依然在太常的官职上,与宫廷中的花萼楼相互辉映。鹦鹉诉说着北方的寒冷,而你这南方的鸟儿思念着南游。文昌星化作奎文,一夜之间光芒四射。我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如停云般沉重,难道没有看云时的忧愁吗?南宫的省署静谧,文苑中你清静修习。六朝的佳丽景色,楚地与吴地的交界处,我祖上曾抵御外族,山河因此更加壮丽。为何根本之地,仍有军事和粮食的忧虑?大风拔起陵墓上的树木,江水上涨,尸体漂浮。今年灾害和疫病依旧,千家万户无人收尸。皇帝频频下诏反省,悔恨祸事是天意所启。这应当属于春官的职责,送你长歌一曲。若有所作的南征赋,是否可以献上?
赏析
这首诗是湛若水赠给即将调任南礼部的杨司厅的,诗中赞美了杨司厅的才华和志向,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将杨司厅比作杨修、机云,形容其才华横溢;以鹦鹉、越鸟比喻北方和南方的不同境遇;以法星、奎文象征文学的光辉。诗的最后,作者提出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并询问杨司厅是否有所作的南征赋可以献上,显示了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国家的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辛亥腊月十八日初得上唐精舍之地于张氏以上塘作上唐盖有三唐焉帝尧为上唐李唐为中唐若五代之唐斯为下矣偶得三绝以纪其胜云 》 —— [ 明 ] 湛若水
- 《 新岁六日淩江驿新晴即事四绝句 》 —— [ 明 ] 湛若水
- 《 西园清宴和陈石亭侍讲呈东园公及诸同宴 》 —— [ 明 ] 湛若水
- 《 予从安南回取道访西樵时方叔贤适还五羊赵元默约偶他出邓顺之先期偶至用阳明子旧韵四首前二首戏呈叔贤后二首兼柬邓赵二君并寓卜筑之意云 》 —— [ 明 ] 湛若水
- 《 有怀南岳之约作诗酬觉山侍御 》 —— [ 明 ] 湛若水
- 《 雨登茅山上宫遂宿道院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赠彭鹤泉黄门汝寔考绩之京 》 —— [ 明 ] 湛若水
- 《 走笔题双松卷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