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四川王公子敬之

嗟予语敬之,敬之当听予。 敬亦无不在,语子敬读书。 当其未读时,天君自俨如。 及其对书册,万象涵太虚。 是谓以我观,勿以此丧志。 舍之求放心,离物以为二。 学问与思辨,古训乃其地。 无在无不在,事事亦如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ē):叹词,表示感叹。
  • 天君:指心,古代哲学中指人的意识和精神。
  • 俨如:庄重严肃的样子。
  • 书册:书籍。
  •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 太虚:指宇宙,或指虚无的空间。
  • 丧志:失去志向,意志消沉。
  • 放心:指放纵心志,失去约束。
  • 离物:脱离实际事物。
  • 古训:古代的教诲或格言。
  • 其地:指古代教诲或格言的实际应用。

翻译

唉,我要对你说,王敬之,你应该听我说。 尊敬无处不在,我要告诉你尊敬读书。 在未读书之前,你的心应该保持庄重严肃。 当你面对书籍时,要像宇宙一样包容万物。 这就是所谓的以自我为中心来观察,不要因此而失去志向。 如果舍弃了这种心态,你的心就会放纵,脱离实际事物,认为它们是分开的。 学问和思考,古代的教诲就是它们的实践地。 无论在哪里,无论不在哪里,每件事都是这样。

赏析

这首诗是湛若水赠给四川王公子敬之的,诗中强调了读书时应有的态度和心境。诗人首先提出“敬”的重要性,并将其与读书联系起来,认为读书前应保持内心的庄重和严肃。接着,诗人用“万象涵太虚”来形容读书时应具备的包容和深邃的思维,告诫敬之不要因读书而丧失志向,也不要脱离实际事物。最后,诗人指出学问和思考应当基于古代的教诲,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如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和学习的深刻理解和期望。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