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夏仲昭墨竹为庄宪使尚源题

· 童轩
使君爱竹如爱玉,日日故园看不足。 一朝峨豸入中台,老柏啼乌恒在目。 京师寸土如寸金,地窄那堪栽半林。 此君不见岁已久,几回梦落湘云深。 容台仙吏才非俗,胸中剩贮筼筜谷。 清兴时时扫袜材,砚池风雨吹寒绿。 何年写此妙莫当,赠君不减双明珰。 高标稍类螭头笔,直干犹含柱下霜。 君今长宪滇云外,高节清风谁不爱。 红紫羞看世态多,冰霜不改虚心在。 闲来对此不胜清,耳边疑有蛟龙声。 何当截作仙人杖,携上紫霄朝玉京。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峨豸(é zh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常用来比喻官员的正直。
  • 中台:古代官署名,指中央政府的机构。
  • 筼筜谷(yún dāng gǔ):一种竹子的名称,这里比喻丰富的才华和学识。
  • 袜材:指绘画用的纸张。
  • 双明珰(shuāng míng dāng):古代一种贵重的玉饰,这里比喻珍贵的礼物。
  • 螭头笔(chī tóu bǐ):古代一种笔的装饰,形似螭龙,这里比喻文笔的雄健。
  • 柱下霜:比喻清廉正直。
  • 滇云:指云南,因其多山云雾而得名。
  • 紫霄:神话中的天界,这里指仙境。
  • 玉京:道教中天帝的居所,这里指仙界。

翻译

使君爱竹如爱玉,每天在故园里看不厌。 一旦高升到中台,老柏树上的乌鸦常在眼前。 京师的土地贵如金,地方狭窄怎能种下半片竹林。 久未见此君,几次梦回湘云深处。 容台仙吏才华非凡,胸中藏有筼筜谷的智慧。 清兴时常挥毫泼墨,砚池中的风雨带来寒意。 何时画出这般妙不可言,赠君不亚于双明珰。 高洁的品格稍似螭头笔,直挺的枝干犹带柱下霜。 君今长宪于滇云之外,高节清风谁人不爱。 世态红紫令人羞愧,冰霜不改其虚心。 闲来对此不胜清,耳边仿佛有蛟龙声。 何不截作仙人杖,携上紫霄朝玉京。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竹子这一意象,赞美了使君的高洁品格和清廉正直。诗中,“竹”与“玉”相提并论,突出了使君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暗示了使君的品格如同竹子一般高洁。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峨豸”、“中台”等象征性词汇,以及“筼筜谷”、“螭头笔”等比喻,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深度。结尾处,诗人以“仙人杖”和“紫霄朝玉京”作结,寄托了对使君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清廉政治的向往。

童轩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