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生子嘉姑母贞节诗

忘独忘寡,忘寡忘贫。 七十六春,忘厥女身。 贞一不分,乃通于神。 是谓圣善,奚节之云。 姥如未信,询尔舅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忘独忘寡:忘记孤独和寡居的状态。
  • 忘厥女身:忘记自己的女性身份。厥,古文中的“其”。
  • 贞一不分:坚守贞节,心无旁骛。
  • 乃通于神:能够与神明相通。
  • 圣善:至高无上的善良。
  • 奚节之云:何须谈论节操。奚,何。
  • :老妇人。
  • 询尔舅孙:询问你的外甥或孙子。

翻译

忘记孤独,忘记寡居,忘记寡居,忘记贫穷。 七十六个春天,忘记了自己的女性身份。 坚守贞节,心无旁骛,便能与神明相通。 这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善良,何须谈论节操。 老妇人如果还不信,就去询问你的外甥或孙子。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一位女性长达七十六年的贞节生活,她不仅忘记了孤独和贫穷,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性别,全心全意地坚守贞节。诗中“忘独忘寡,忘寡忘贫”反复强调了她的忘我境界,而“贞一不分,乃通于神”则表达了她的精神境界已经达到了与神明相通的层次。最后,诗人通过“姥如未信,询尔舅孙”这样的句式,强调了这位女性的事迹是众所周知的,无需多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贞节女性的极高赞誉。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