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宿莲洞作
吾爱娥眉山,娥眉淡不如。
吾爱莲花蕊,花光映太虚。
出门重延望,随意命柴车。
淩虚入鸟道,绝境寻吾庐。
入暮迅登陟,志往忘崎岖。
后蹑聚星石,前望三台虚。
侧身度飞流,秉烛观崖书。
险尽履平地,孤笑多艰馀。
枕簟依云岫,玉露沾衣裾。
衣裾沾尚可,毋使愿相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淩虚(líng xū):高耸入云。
- 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
- 绝境:非常偏僻或难以到达的地方。
- 登陟(dēng zhì):攀登。
- 聚星石:可能指山上的一个景点,具体不详。
- 三台虚:可能指山上的一个景点,具体不详。
- 秉烛:拿着蜡烛。
- 崖书:刻在崖壁上的文字或图案。
- 枕簟(zhěn diàn):枕头和席子。
- 云岫(yún xiù):云雾缭绕的山峰。
翻译
我喜爱娥眉山,它的淡雅胜过一切。 我喜爱莲花的蕊,花的光彩映照着天空。 出门后我再次远望,随意地命人驾着柴车前行。 我高耸入云地进入鸟道,寻找那偏僻的我的住所。 天色渐晚,我迅速攀登,心急如焚却忘记了崎岖。 后面是聚星石,前面是三台虚。 侧身跨过飞流,手持蜡烛观看崖壁上的文字。 险路走尽,踏上平地,孤独地笑着,经历了许多艰难。 我枕着枕头,躺在席子上,依偎在云雾缭绕的山峰旁,玉露沾湿了我的衣襟。 衣襟被沾湿尚可忍受,只愿不要违背了我的心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和探险的决心。诗中,“娥眉山”和“莲花蕊”被赋予了高洁、淡雅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通过“淩虚入鸟道”、“绝境寻吾庐”等句,展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心愿的坚守,即使环境艰苦,也不愿放弃内心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