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九歌

我所思兮白鹿洞,风吹五老毛发动。 书院枕流漱齿清,心性一图王子供。 予将往观亮非远,鞭龙化杖云仍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鹿洞: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
  • 五老:指庐山五老峰,因其形似五位老人而得名。
  • 枕流漱齿:形容环境清幽,可以枕着流水,漱洗牙齿,比喻生活清静。
  • 心性一图:可能指某种描绘心性修养的图画或书籍。
  • 王子:可能指某位王子或尊贵的人物。
  • 亮非远:明亮而不遥远,形容距离不远。
  • 鞭龙化杖:比喻使用神奇的工具或法术。
  • 云仍送:云彩似乎在送行,形容景象壮观。

翻译

我所思念的是那白鹿洞,风吹动着五老峰上的毛发般的树木。书院坐落在清澈的流水旁,仿佛可以枕着流水漱洗牙齿,环境清幽。那里有一幅描绘心性修养的图画,是王子所提供的。我打算前往观赏,感觉并不遥远,仿佛可以驾驭神龙化为手杖,云彩也在为我送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对白鹿洞的深切思念和向往之情。诗中通过对五老峰、书院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清幽脱俗的画面。后两句则通过想象,表达了前往白鹿洞的决心和期待,以及对神奇旅程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与赞美。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