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侍御奉命之湖广清戎
吾闻国大事,惟在祀与戎。
和协神人际,诰尔治平中。
吾皇古圣神,礼乐政一新。
郊庙焕古制,戎政咨廷臣。
帝曰御史姚,虞尔有风标。
维尔多才敏,理戎维尔优。
遍历湖南北,爬梳与搜剔。
如发乱思栉,如身疡欲释。
前年水旱荒,将御失其粮。
枵腹出死命,十室五逃亡。
调停在大手,往哉念不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祀与戎:祭祀和战争。祀,祭祀;戎,战争。
- 诰尔:告诉你们。诰,古代一种命令或告知的文体。
- 廷臣:朝廷的官员。
- 风标:风度,品格。
- 爬梳:整理,梳理。
- 搜剔:搜查剔除。
- 枵腹:空腹,饥饿。
- 调停:调解,处理。
翻译
我听说国家的大事,主要在于祭祀和战争。和谐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告诉你们在治理和平中的重要性。我们的皇帝是古代的圣人,他使礼仪和政治焕然一新。郊外的庙宇恢复了古代的制度,军事政策则咨询朝廷的官员。皇帝说,御史姚,你有高尚的风度。你多才多艺,处理军事事务非常优秀。你遍历湖南和湖北,整理和搜查剔除问题。就像头发乱了需要梳理,身上的疮疤想要去除一样。前年发生了水旱灾害,军队失去了粮食。士兵们饿着肚子拼命,十户人家中有五户逃亡。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大手笔,去吧,不要忘记这些。
赏析
这首诗是湛若水送别姚侍御奉命前往湖广处理军事事务的作品。诗中,湛若水强调了国家大事的重要性,特别是祭祀和战争,以及皇帝对礼仪和政治的重视。他赞扬了姚侍御的风度和才能,并描述了姚侍御在处理军事事务中的努力和成效。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难,如水旱灾害和军队的困境,以及对姚侍御的期望和嘱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朋友的关心和期望。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过分水岭书所见 》 —— [ 明 ] 湛若水
- 《 与李三洲中丞遇于巷喜不自胜吾谓喜处即道纪之 》 —— [ 明 ] 湛若水
- 《 太湖二章东洙 》 —— [ 明 ] 湛若水
- 《 井井亭 》 —— [ 明 ] 湛若水
- 《 海印寺镜光阁登高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答罗生郡从白鹿洞来问所疑 》 —— [ 明 ] 湛若水
- 《 十三日午游登清远峡飞来寺 》 —— [ 明 ] 湛若水
- 《 仁和李掌教白夫求予赠言白夫尝编燕享乐谱一帙见示故终篇以音乐言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