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八月四日甘泉子再登牛首山,同游者:洪生梓、郑生经哲、张生文海、洪
驱车曷宵征,感兹秉烛游。
不见牛山春,登高爱清秋。
秋高爽气发,雨后炎嚣收。
鸡鸣群息动,时去众芳休。
达人究终始,故与天同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戌: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组合,这里指的是1598年。
- 甘泉子:作者湛若水的别号。
- 牛首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作者所在地的山。
- 洪生梓、郑生经哲、张生文海、洪:同游者的名字。
- 驱车曷宵征:驱车,驾车;曷,何,为何;宵征,夜行。
- 秉烛游:秉,持,拿;烛游,指夜晚点着蜡烛游玩。
- 牛山春:牛山,山名,春,春天。
- 爽气:清新的空气。
- 炎嚣:炎热的喧嚣。
- 鸡鸣群息动:鸡鸣,鸡叫;群息动,指万物开始活动。
-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 终始:事物的开始和结束。
- 天同流:与天道相合,顺应自然。
翻译
在戊戌年八月四日,甘泉子再次登上牛首山,与他同游的有洪生梓、郑生经哲、张生文海等人。
驾车为何要在夜晚出行?我们因此而感慨,决定手持蜡烛夜游。 没有见到牛山的春天,但我们登高欣赏这清秋的美景。 秋高气爽,雨后的炎热喧嚣已经消退。 鸡鸣声中,万物开始苏醒,时光流逝,许多芳华也随之消逝。 通达事理的人探究事物的始终,他们与天道相合,顺应自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在秋夜登山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诗中“秋高爽气发,雨后炎嚣收”一句,既展现了秋天的清新与宁静,也隐喻了人生的变迁与沉淀。最后两句“达人究终始,故与天同流”,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即顺应自然,与天道合一,这是对生命智慧的一种深刻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