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东湖道卿母挽
道义骨肉爱,异姓如周亲。
而母亦吾母,一体同戚忻。
尊慈享善养,况乃及百春。
即化何遗憾,而令吾戚焉。
子爱本罔极,吾母仅八旬。
哀哀蓼莪篇,吾宁为子陈。
显扬乃不朽,相期未死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周亲:至亲,指关系非常亲密。
- 戚忻:忧喜交集。
- 尊慈:对长辈的尊称。
- 享善养:享受良好的供养。
- 即化:指去世。
- 罔极:无边无际,无法估量。
- 蓼莪:《诗经·小雅》中的篇名,表达孝子思亲之情。
- 显扬:使名声显赫。
翻译
道义上的骨肉之爱,异姓之间如同至亲。 而您的母亲也是我的母亲,我们本是一体,忧喜与共。 尊敬的长辈享受着良好的供养,何况已经活到了百岁之春。 即使她去世了,又有什么遗憾呢,但我仍然感到悲伤。 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无限的,我的母亲也仅仅活到了八十岁。 哀哀《蓼莪》篇,我宁愿为您陈述。 使名声显赫才是不朽,我们相约在未死之前。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母亲的深切哀悼和对其长寿的敬仰。诗中,“道义骨肉爱,异姓如周亲”展现了作者与朋友间超越血缘的深厚情谊。通过“而母亦吾母,一体同戚忻”,作者将朋友的母亲视为自己的母亲,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戴。诗末,“显扬乃不朽,相期未死前”则寄托了对逝者名声永存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情怀。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翰目王嘉言考绩之京 》 —— [ 明 ] 湛若水
- 《 和孙月崖大巡海珠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侄沾甫送游舫于三岛谢之 》 —— [ 明 ] 湛若水
- 《 春情将至贵县有感而作 》 —— [ 明 ] 湛若水
- 《 赠邓君念斋考绩之京长句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韵潘黄门谒伏波祠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少司空韩信山致仕归东鲁 》 —— [ 明 ] 湛若水
- 《 临归与吴介夫话旧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