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员外奉使西域周寺副席中道别长句

· 曾棨
汉家郎官头未白,扈从初为两京客。 忽逢天边五色书,万里翩翩向西域。 腰间宝剑七星文,连旌大旆何缤纷。 解鞍夜卧营中月,揽辔朝看陇上云。 黄沙断碛千回转,玉关渐近长安远。 轮台霜重角声寒,蒲海风高弓力软。 兹行骑从历诸蕃,毡帐依微绝漠间。 残烟古树羌夷聚,远火荒原猎骑还。 蕃酋出迎通汉语,穹庐蒲萄酒如乳。 舞女争呈于阗妆,歌辞尽协龟兹谱。 当筵半醉看吴钩,上马便著金貂裘。 山川遥认月支窟,部落能知博望侯。 草上风沙乱骚屑,边头日暮悲笳咽。 行穷天尽始回辕,坐对雪深还仗节。 归来杂遝宛马群,立谈可以收奇勋。 却笑古来征战苦,边人空说李将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扈从:随从,侍从。
  • 连旌大旆:连绵的旗帜。
  • 断碛:断断续续的沙石地。
  • 轮台:古代西域地名,今新疆轮台县。
  • 蒲海:即罗布泊,位于新疆。
  • 于阗:古代西域国名,今新疆和田地区。
  • 龟兹:古代西域国名,今新疆库车地区。
  •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
  • 金貂裘:金色的貂皮大衣,象征富贵。
  • 月支窟:月氏人的居住地,古代西域部落。
  • 博望侯:汉代张骞的封号,他曾出使西域。
  • 骚屑:形容风沙声。
  • 仗节:手持符节,代表使臣身份。
  • 杂遝:众多而杂乱。
  • 宛马:古代西域的良马。

翻译

明朝的陈员外,头还未白,作为汉家的郎官,初为随从,游历两京。忽然接到天边的五彩书信,便开始了向西域的万里之旅。他腰间佩带着七星宝剑,连绵的旗帜飘扬,多么壮观。夜晚解鞍夜宿营中,仰望明月;清晨揽辔,远望陇上的云。穿越黄沙断断续续的沙石地,千回百转,玉关渐近,长安却越来越远。轮台的霜重,角声寒凉;蒲海风大,弓力软弱。此行骑马历经各蕃,毡帐依稀可见于荒漠之间。残烟古树,羌夷聚居;远火荒原,猎骑归来。蕃酋迎接,通晓汉语,穹庐中蒲萄酒如乳般甘美。舞女们展示着于阗的妆容,歌声按照龟兹的曲谱。宴席上,半醉中欣赏吴钩,上马时便穿上金貂裘。山川遥遥,认得月支窟;部落中,知晓博望侯的故事。草上风沙声乱,边头日暮,悲笳声咽。行至天尽头,方才回辕,坐对深雪,依然仗节。归来时,宛马群杂乱,立谈之间,已收奇勋。却笑古来征战之苦,边人空谈李将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陈员外奉使西域的壮丽旅程,通过丰富的地理和民族元素,展现了西域的异域风情和旅途的艰辛。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地理名词和民族文化细节,如轮台、蒲海、于阗、龟兹等,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地域特色。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黄沙断碛、轮台霜重、蒲海风高等,传达了旅途的艰难和边疆的荒凉。最后,通过对归来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使者的荣耀与成就,以及对古代征战苦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和平与文明的向往。

曾棨

曾棨

明江西永丰人,字子启,号西墅。永乐二年进士。授修撰。与同年进士二十八人读书文渊阁。善书法,工文章。与修《永乐大典》,进少詹事。馆阁中自解缙、胡广以后,诸大制作,多出其手。卒谥襄敏。有《西墅集》。 ► 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