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支行

· 曾棨
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 虎髯使者长安来,持麾拥盖边尘开。 城门尽是胡兵守,城外老人多白首。 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 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 吐蕃昨日犯萧关,胡骑长驱泾陇间。 将军战败鼓声绝,弃戈遗镞填丘山。 自从陷没身为虏,五十年来在边土。 依栖部落作蕃人,生长儿孙尽胡语。 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 颓垣败屋谁家宅,断碛荒蹊何处村。 奉使还时报天子,早遣官军复清水。 假令年老身归死,已免游魂作胡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支城: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 暮吹角:傍晚吹响号角。
  • 黄云:指沙尘暴。
  • 蔽天:遮蔽天空。
  • 沙草薄:沙地上的草稀疏。
  • 虎髯使者:形容使者威武,髯指胡须。
  • 持麾拥盖:手持旗帜,有遮阳伞。
  • 边尘开:边疆的尘土被驱散。
  • 胡兵:指外族士兵。
  • 白首:白发,指年老。
  • 隶军戍:隶属于军队守卫边疆。
  • 吐蕃: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
  • 萧关:古代关隘名。
  • 泾陇:泾水和陇山,指甘肃一带。
  • 鼓声绝:战鼓声停止,指战斗结束。
  • 弃戈遗镞:丢弃的兵器和箭头。
  • 填丘山:堆积如山。
  • 陷没:被俘虏。
  • 依栖:依靠居住。
  • 蕃人:外族人。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鸣笳:吹响笳(一种乐器),常用于军中。
  • 故园:故乡。
  • 颓垣败屋:破败的墙和房屋。
  • 断碛荒蹊:断裂的沙石和荒凉的小路。
  • 奉使:奉命出使。
  • 清水:地名,指恢复失地。
  • 游魂:流浪的灵魂。
  • 胡鬼:外族的鬼魂。

翻译

龙支城头傍晚吹响号角,黄色的沙尘暴遮蔽了天空,沙地上的草稀疏。一位威武的使者从长安来,手持旗帜,有遮阳伞,边疆的尘土被驱散。城门都是外族士兵守卫,城外的老人多已白发苍苍。他们迎接使者时双泪流,询问天子现在是否安好。他们自称家在丰州,年轻时离开家隶属于军队守卫边疆。昨日吐蕃侵犯萧关,胡骑长驱直入泾陇之间。将军战败,战鼓声停止,丢弃的兵器和箭头堆积如山。自从被俘虏,五十年来一直在边疆。依靠居住在部落中成为外族人,生下的儿孙都说胡语。白天看着烽火望向中原,夜晚听到笳声回忆故乡。破败的墙和房屋是谁的家,断裂的沙石和荒凉的小路通向何处的村庄。奉命出使回来时报告天子,希望早日派遣官军收复清水。即使年老身死,也希望不再成为流浪的灵魂,变成外族的鬼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和老人的哀愁。通过对比使者的威武与老人的悲惨,表达了对外族侵略的愤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老人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恢复故土的渴望和对天子的忠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边疆生活和战争影响的深刻反思。

曾棨

曾棨

明江西永丰人,字子启,号西墅。永乐二年进士。授修撰。与同年进士二十八人读书文渊阁。善书法,工文章。与修《永乐大典》,进少詹事。馆阁中自解缙、胡广以后,诸大制作,多出其手。卒谥襄敏。有《西墅集》。 ► 82篇诗文

曾棨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