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

· 曾棨
董仙昔日家何处,云在芙蓉峰下住。 当时种杏尽成林,岁岁开花千万树。 药炉九转成丹砂,乘云飞上太清家。 回看杏树宛如昨,东风处处蒸红霞。 春云压地花围屋,秋日连山虎收谷。 却笑苏耽橘井泉,一酌寒流不堪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董仙:指董奉,是三国时期的名医。传说他为人治病,不取钱物,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五株,轻病愈者栽杏一株。久而久之,有杏万株,蔚然成林。
  • 芙蓉峰:山名。(“蓉”读音:róng)
  • 太清:道家谓天道,亦谓天空。
  • 苏耽:传说中的仙人。
  • 橘井泉:相传苏耽修仙得道前,母亲曾患病,苏耽告其母,来年将有疫病流行,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叶来治病。第二年疫病爆发,他母亲用此法救活了无数病人。
  • :用两手捧。(“掬”读音:jū)

翻译

董仙以前住在哪里呢?他住在芙蓉峰下。 那时他种下的杏树都长成了树林,每年都有千万棵树开花。 他的药炉经过九转炼成了丹砂,然后乘云飞上了天空中的道家仙境。 回头看那杏树好像还和昨天一样,东风吹来,处处蒸腾着如红霞般的杏花。 春天的云彩压低地面,花围绕着房屋,秋日里山峦连绵,老虎在山谷中收获(此处理解为老虎在山谷中活动寻觅食物)。 却嘲笑苏耽的橘井泉,那寒冷的泉水一捧起来就觉得不堪忍受。

赏析

这首诗以董仙的杏林为主题,描绘了其昔日居住之地的美景以及杏树的繁茂。诗中通过对董仙种杏成林、炼丹飞升的描述,展现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同时,诗中用杏花盛开的景象如“东风处处蒸红霞”,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后两句通过与苏耽橘井泉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杏林的独特之处。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想象力,让人对董仙的杏林充满了向往之情。

曾棨

曾棨

明江西永丰人,字子启,号西墅。永乐二年进士。授修撰。与同年进士二十八人读书文渊阁。善书法,工文章。与修《永乐大典》,进少詹事。馆阁中自解缙、胡广以后,诸大制作,多出其手。卒谥襄敏。有《西墅集》。 ► 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