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蒋叔英冒夜偕周自正谢振卿登飞云顶

薄暮师归不肯从,昏黑七圣皆迷踪。 久倚门闾望不至,恐陷虎口蚺腹中。 岂知壮志直前去,穿贯兽穴飞云峰。 三生笑坐三生石,眼轻四百归鸿蒙。 蒋生蒋生真士雄,踏碎五岳成虚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薄暮:傍晚。
  • 七圣:指传说中的七位圣人,这里可能指七位高人或朋友。
  • 门闾:家门前的道路。
  • 蚺腹:蚺是一种大蛇,这里指危险的地方。
  • 三生石:传说中记载人三生(前生、今生、来生)的石头。
  • 四百:可能指四百座山峰,或四百个境界。
  • 归鸿蒙:回到混沌未分的状态,指超脱世俗。
  •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翻译

傍晚时分,我师归不愿随从,昏暗中七位圣人都迷失了方向。 长时间倚靠在家门前的道路上,望不到他们的归来,恐怕他们陷入了虎口或蚺蛇的腹中。 谁知道他们壮志凌云,直往前去,穿越了野兽的巢穴,登上了飞云峰。 坐在三生石上,三生笑谈,眼中轻视四百座山峰,回归到混沌未分的状态。 蒋生啊,蒋生,你真是士中的英雄,踏碎了五岳,成就了虚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蒋叔英与同伴夜登飞云顶的壮举,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诗中通过“薄暮”、“昏黑”等词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危险的氛围,而“壮志直前去”、“穿贯兽穴飞云峰”则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最后,诗人以“踏碎五岳成虚空”来赞美蒋生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他们壮举的敬佩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冒险精神的赞美。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