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广州贰守吴白湾赴部

上客多黄金,下客无黄金。 既已无黄金,胶漆亦未深。 旧云乃刻子,清者一二伦。 利口佩相印,长者亦沉沦。 位高金亦多,昔疏今曷亲。 濯缨见天日,无愧白湾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客:尊贵的客人。
  • 下客:一般的客人。
  • 胶漆:比喻关系亲密无间。
  • 刻子:刻薄的人。
  • 一二伦:一两个,少数。
  • 利口:能言善辩。
  • 佩相印:指担任高官。
  • 昔疏:过去疏远。
  • 今曷亲:现在为何亲近。
  • 濯缨:洗涤帽带,比喻去除世俗的污垢,保持清白。
  • 天日:比喻光明正大。
  • 白湾滨:地名,此处可能指吴白湾的家乡或任职地。

翻译

尊贵的客人多拥有黄金,普通的客人则没有黄金。既然没有黄金,那么即使关系再亲密也难以深入。过去被称为刻薄的人,清廉者只有少数几个。能言善辩的人佩戴着相印,即使是长者也会沉沦。地位高的人拥有的黄金也多,过去疏远的人现在为何变得亲近?洗涤帽带,可见天日,无愧于白湾滨的清白。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上客”与“下客”、“利口”与“长者”的境遇,揭示了社会中金钱与权力的影响。诗中“濯缨见天日,无愧白湾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保持清白、不受世俗污染的向往和坚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