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忍亭诗书付孙润先刻石
昨霄有好言,喜我润孙贤。
公艺百忍字,吾且至千焉。
鸿炉煅顽铁,千炼千精坚。
自兹化有容,习惯成自然。
犹闻忍禅师,引虫齧其肩。
忘己不有身,何物横吾前。
镵石告后裔,遵此无尤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炉:大炉子,比喻艰难的环境或磨练。
- 煅:锻造,锤炼。
- 顽铁:坚硬的铁,比喻人的顽固或未开发的潜能。
- 化有容:变得宽容。
- 忍禅师:指修行忍耐的禅师。
- 齧(niè):咬。
- 镵石:刻石。
- 尤愆(qiān):过失,错误。
翻译
昨晚我有些好话要说,因为我高兴我的孙子润先很贤能。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我则要写到一千个。就像在大炉子里锻造坚硬的铁,经过千次锤炼变得更加精炼坚固。从此以后,我变得宽容,习惯成自然。我还听说有位忍禅师,让虫子咬他的肩膀。忘记了自己没有身体,还有什么东西能横在我面前呢?我刻石告诫后代,遵守这个原则就不会有过失。
赏析
这首诗是湛若水为了教育他的孙子润先而写的,强调了“忍”的重要性。通过比喻和典故,诗人表达了通过不断的自我修炼和忍耐,人可以变得更加坚强和宽容。诗中的“鸿炉煅顽铁”形象地描绘了通过艰难环境的磨练,人的品质可以得到提升。最后,诗人通过刻石的方式,希望这种忍耐的精神能够传承给后代,使他们能够避免过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九思九歌 》 —— [ 明 ] 湛若水
- 《 送罗浮用濂溪先生韵与同游诸贤 》 —— [ 明 ] 湛若水
- 《 宿借眠庵题壁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送蒋道林诸君登钓台依石翁师韵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陪诸公瀛洲胜会 》 —— [ 明 ] 湛若水
- 《 三皓与黎养真瑞鸾黄慎斋民准吴藤川纯 》 —— [ 明 ] 湛若水
- 《 续得蒋道林书付鹑野来者颇异之欲条答病未能小诗书扇代启三首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