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乡人俞伯大赴云南宪司知事

别浦芙蓉秋正酣,一官随牒向滇南。 幕开宪府冰霜共,名列铨曹雨露覃。 徽岭便邮看路入,僰人重译待庭参。 知君肯负名家后,乡国仪刑仰晦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别浦:指江河的支流或交汇处。
  • 芙蓉:荷花。
  • :官方文件,此处指任命书。
  • 滇南:云南南部。
  • 宪府:指高级官署,特别是指监察机构。
  • 冰霜:比喻清廉严正。
  • 铨曹:指负责选拔官员的部门。
  • 雨露覃:比喻恩泽广被。
  • 徽岭:地名,可能指徽州一带的山岭。
  • 僰人:古代居住在云南一带的民族。
  • 重译:指通过多次翻译,这里指语言不通,需要翻译。
  • 庭参:在官府中参拜。
  • 名家后:指出身名门望族的后代。
  • 乡国仪刑:指家乡的礼仪和法度。
  • 晦庵:指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此处可能指仰慕朱熹的学问和品德。

翻译

在江河交汇处,荷花正盛开,秋意正浓,你带着一纸任命书前往云南南部任职。在高级监察机构中,你将与清廉严正的同僚共事,而在选拔官员的部门中,你将享受到广被的恩泽。从徽州的山岭出发,你将沿着便道前行,到达云南后,需要通过多次翻译与当地的僰人交流,并在官府中参拜。我知道你不会辜负名门之后的身份,家乡的礼仪和法度都仰望着你,如同仰望晦庵(朱熹)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程敏政送别乡人俞伯大赴云南任职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荷花、任命书、高级官署等意象,表达了对俞伯大清廉正直、恩泽广被的期望。同时,通过对徽岭、僰人等地的提及,展现了俞伯大旅途的艰辛和任职地的异域风情。最后,诗人以朱熹的学问和品德为喻,表达了对俞伯大不负家乡期望的信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体现了诗人对清廉政治的向往。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