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五日:二十五日。
- 北上:向北行进。
- 留别:临别时赠与的诗文。
- 乡友:同乡的朋友。
- 行藏:行为和藏匿,这里指行为和隐居。
- 分甘:分享甘甜,这里指享受。
- 丘壑:山丘和沟壑,比喻隐居的地方。
- 了馀生:度过余生。
- 世臣:世代为官的臣子。
- 仍出:再次出仕。
- 廷议:朝廷的议事。
- 公:公正,这里指廷议的公正。
- 东壁图书:东边的书架上的书籍。
- 再阅:再次阅读。
- 北山猿鹤:北山的猿猴和鹤,比喻隐居的生活。
- 愧初盟:对最初的盟约感到惭愧。
- 非才:没有才能。
- 胜君召:胜过君王的召见。
- 馆阁:指朝廷的官署。
- 江湖:指民间。
- 寸诚:微小的诚意。
翻译
在二十五日北上之际,我为同乡的朋友们留下这首诗。我的行为和隐居生活,都是为了追求名声。我愿意在山丘和沟壑中享受余生。作为世代为官的臣子,面对朝廷的重恩,我必须再次出仕。朝廷的议事公正且长久,更加明晰。我再次阅读东边书架上的书籍,对北山的猿猴和鹤感到惭愧,因为违背了最初的盟约。我没有才能,如何能胜过君王的召见呢?无论是在朝廷的官署还是在民间,我只有微小的诚意。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朝廷责任的认识。诗中,“吾道行藏贵有名”一句,既显示了诗人对名声的追求,也暗示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珍视。后文通过对“世臣恩重”和“廷议公久”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公正的尊重。最后,诗人以“非才何力胜君召”自谦,表达了自己对君王的敬畏和对职责的担当。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堂前梅树忽一枝生入厨檐 》 —— [ 明 ] 程敏政
- 《 甲寅元日斋居次韵倪舜咨宗伯 》 —— [ 明 ] 程敏政
- 《 集李绝句十八首其一登京口望江楼 》 —— [ 明 ] 程敏政
- 《 癸巳日长至与世贤太史陪祀山陵往反得律诗十首沙河道中用廉伯赠行韵 》 —— [ 明 ] 程敏政
- 《 贞寿堂寿浮梁范进士玶母 》 —— [ 明 ] 程敏政
- 《 阴晴谣 》 —— [ 明 ] 程敏政
- 《 华处士哀挽 》 —— [ 明 ] 程敏政
- 《 送周原已院判还南京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