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郑州

驾辕指嵩洛,发轫涉京须。 两厓忽劖削,一径中萦纡。 毡惟命低褰,雨雪恐沾濡。 端居岂不乐,顾乃兴叹吁。 仆夫尽徒跣,轨辙多泥涂。 仁者念同胞,饥寒切吾躯。 行行敢中止,戒之以徐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发轫(fā rèn):起程,出发。
  • 京须(jīng xū):京城的须水,指前往京城的路。
  • (yá):山崖。
  • 劖削(chán xuē):形容山崖陡峭如削。
  • 萦纡(yíng yū):曲折环绕。
  • 毡惟(zhān wéi):指毡制的帐篷。
  • (qiān):揭起,提起。
  • 沾濡(zhān rú):浸湿。
  • 端居(duān jū):安居,安坐。
  • 叹吁(tàn xū):叹息。
  • 徒跣(tú xiǎn):赤脚行走。
  • 轨辙(guǐ zhé):车轮碾过的痕迹。
  • 泥涂(ní tú):泥泞的道路。
  • 同胞(tóng bāo):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

翻译

驾车出发,目标是嵩山和洛阳,起程前往京城的路。 两边的山崖突然变得陡峭如削,一条小径在其中曲折环绕。 毡帐只能命人低低地揭起,担心雨雪会浸湿。 安坐家中岂不快乐,但此时却只能叹息。 仆人们都赤脚行走,车轮的痕迹多被泥泞覆盖。 仁者想到同胞,饥寒也切身感受到。 行进中怎敢中途停止,只能告诫自己慢慢驱车前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对同胞的关怀。诗中通过“两厓忽劖削,一径中萦纡”等句生动地表现了旅途的险峻,而“仆夫尽徒跣,轨辙多泥涂”则进一步以仆人的辛苦和道路的泥泞来象征旅途的艰难。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同胞的深切关怀,以及在艰难中坚持前行的决心,体现了仁者的情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程本立

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刚子。洪武中举明经、秀才,授秦府引礼舍人,历长史,受累谪云南为吏。洪武三十一年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贬官,仍留纂修。《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杀。 ► 2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