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紫虚丹房二十首

· 程通
幽居治业几何年,笔表为耕纸作田。 云路有梯终稳步,灵台无物自虚圆。 杨花解作三春雪,榆荚空飞九府钱。 堪笑子阳非远见,区区只认井中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居:隐居。
  • 笔表:笔作为工具。
  • 纸作田:比喻以写作或学问为生。
  • 云路:比喻仕途或高远的志向。
  • 灵台:心灵,内心。
  • 虚圆:空灵而圆满。
  • 杨花:杨树的花。
  • 三春雪:比喻杨花飘落如春雪。
  • 榆荚:榆树的果实。
  • 九府钱:古代九个官署所铸造的钱币,这里比喻榆荚如钱币般飘落。
  • 子阳:人名,可能指某个目光短浅的人。
  • 井中天:比喻狭隘的视野或见识。

翻译

隐居生活已有多少年,以笔为耕,纸为田。 云路虽高,但步步稳健,心灵空灵而圆满。 杨花飘落,如同春天的雪花,榆荚飘飞,仿佛九府的钱币。 可笑子阳没有远见,只认得井中的那片天。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足。诗中“笔表为耕纸作田”展现了诗人以学问和写作为生的生活方式,而“云路有梯终稳步,灵台无物自虚圆”则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志向的追求和内心的空灵圆满。后两句通过对杨花和榆荚的描绘,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变迁。最后,诗人以“子阳”和“井中天”的典故,讽刺了那些目光短浅、见识狭隘的人。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浅见的批判。

程通

明徽州府绩溪人,字彦亨。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授辽府纪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随辽王南归京师,上封事,陈备御策,进左长史。永乐初,从辽王徙荆州。旋上封事被发,下狱死。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