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枕怀徽州诸贤

良知天理孩提爱,皓皓须从暴濯寻。 非圣厉阶谁自梗,慈湖长啸暮烟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良知:天赋的道德观念。
  • 天理:自然法则,天道。
  • 孩提:指幼年时期。
  • 皓皓:明亮洁白的样子。
  • 暴濯:洗涤,这里指通过努力学习来净化心灵。
  • 非圣厉阶:不是圣人的严厉台阶,意指不是圣人所设立的严格标准。
  • 慈湖:地名,此处可能指作者怀念的地方。
  • 长啸:长声吟咏或呼喊。
  • 暮烟深:傍晚的烟雾很浓,形容景色或时光的深沉。

翻译

天赋的道德观念和自然法则,在幼年时期就已深爱, 明亮的心灵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寻找和净化。 这不是圣人所设立的严格标准,而是我们自己心中的障碍, 在慈湖边,我长声吟咏,暮色中的烟雾愈发深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天理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诗中,“良知天理孩提爱”一句,既展现了作者对道德和天理的崇敬,也暗示了这些观念在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本质。后两句则通过“暴濯寻”和“非圣厉阶”的对比,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以及自我反省和超越的必要性。最后,以慈湖的长啸和暮烟深沉作为背景,增添了诗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徽州诸贤的怀念和对道德理想的坚持。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