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归忽思明早立春再一日元宵矣节物惊心为之怃然偶成柬倪舜咨侍读

又陪郊宴戴恩回,不觉春光次第催。 鳌禁未烧千炬烛,凤筒先动六葭灰。 喜逢令节添新岁,恐落明时数弃才。 欲向同人歌老大,陈根已负十年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鳌禁:指皇宫。
  • (áo):传说中的大海龟。
  • :皇宫。
  • 千炬烛:指元宵节时点燃的众多灯笼。
  • 凤筒:古代用来观察节气变化的器具,内装葭灰,节气到时葭灰会飞出。
  • 六葭灰:指立春时,凤筒内的葭灰飞出六分之一,表示春天开始。
  • 令节:佳节,此处指立春。
  • 明时:清明盛世。
  • 弃才:被忽视的才能。
  • 同人:志同道合的朋友。
  • 陈根:老根,比喻旧有的基础或才能。
  • 老大:年老。

翻译

又是一次陪同皇帝宴会后荣耀归来,不知不觉中春天的气息已经逐渐催促着万物复苏。皇宫中虽然还未点燃那千盏灯笼庆祝元宵,但凤筒中的葭灰已经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欣喜地迎接这个增添新岁的佳节,却又担心自己在这清明盛世中被视为无用之才。想要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表达自己年老的感慨,却发现自己的旧有基础已经辜负了十年的培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程敏政在立春前夕的复杂情感。诗中,“又陪郊宴戴恩回”展现了诗人的荣耀与地位,而“不觉春光次第催”则透露出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临近。后两句通过对元宵节和立春的描写,进一步以节日的喜庆对比内心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才能被忽视的感慨。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过去努力的遗憾,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