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弘治乙卯:明朝弘治年间,乙卯年。
- 郊祀:古代帝王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
- 分献:在祭祀中,分别向不同的神祇献上祭品。
- 东海坛:祭祀东海神的祭坛。
- 瀛东:指东海。
- 迂拙:笨拙,不灵活。
- 仙才:超凡的才能。
- 分奠:分别奠祭。
- 沧溟:大海。
- 金屋:华丽的房屋。
- 雪消:雪融化。
- 风应律:风按照自然的规律吹动。
- 紫坛:祭祀用的紫色祭坛,象征高贵。
- 尘净:尘土被清除,指环境清洁。
- 月当台:月亮正好在祭坛的上方。
- 享神乐备:准备好了祭祀神灵的音乐。
- 钧天奏:指天上的音乐,比喻音乐的庄严和美妙。
- 扈跸:随从帝王的车驾。
- 复道来:通过复道(宫中的回廊)来到。
- 海筹:海中的计数工具,比喻长寿。
- 圣算:帝王的寿命。
- 常占云气:经常观察云气的变化。
- 望蓬莱:望向传说中的仙境蓬莱,希望得到神仙的庇佑。
翻译
在弘治乙卯年的正月十一日,我愧于自己虽有仙才却笨拙,被分派去奠祭东海。华丽的房屋外,雪已融化,风按照自然的规律吹动;紫色的祭坛上,尘土被清除,月亮正好在上方。我们准备好了祭祀神灵的音乐,庄严而美妙,随从帝王的车驾通过宫中的回廊来到这里。我愿积累海中的计数工具,为帝王的寿命添福,经常观察云气的变化,望向传说中的仙境蓬莱,希望能得到神仙的庇佑。
赏析
这首作品记录了明朝弘治年间一次重要的郊祀活动,诗人程敏政作为参与者,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帝王长寿的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金屋”、“紫坛”、“钧天奏”等,展现了祭祀的庄严与神圣。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雪消风应律”、“月当台”,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结尾的“愿积海筹添圣算,常占云气望蓬莱”则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帝王长寿的美好愿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和答屠朝宗都宪见赠之什 》 —— [ 明 ] 程敏政
- 《 以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韵集古十四绝为户部白玢郎中题画 》 —— [ 明 ] 程敏政
- 《 夜半出山 》 —— [ 明 ] 程敏政
- 《 宁国蒋氏山居四景竹屋书巢 》 —— [ 明 ] 程敏政
- 《 观音寺望湖亭次沈中律旧韵 》 —— [ 明 ] 程敏政
- 《 上林清趣卷为嘉蔬署丞兼林衡署事宗侄京赋 》 —— [ 明 ] 程敏政
- 《 送徐用和御史调平凉镇原县令 》 —— [ 明 ] 程敏政
- 《 醉中和去私一绝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