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感:感激,感谢。
- 湖南道:明朝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湖南省。
- 兵宪:古代官职,掌管军事和司法。
- 胡石屏:人名,诗中提到的官员。
- 衡州:地名,今湖南省衡阳市。
- 南岳:指南岳衡山。
- 礼际:礼仪交往。
- 周至:周到,细致。
- 小诗二绝:两首绝句诗。
- 湛若水:明朝诗人,本诗的作者。
- 回雁峰:衡山的一座山峰,传说中雁南飞至此不再南下。
- 使君: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 冲风冒雨:形容不顾恶劣天气,勇往直前。
- 底事:何事,指什么事情。
- 归期速:归来的时间很急迫。
- 天柱坛:衡山上的一个地点,可能是一个祭祀或讲学的地方。
- 讲闻:讲学和听讲。
翻译
在回雁峰前遇到了使君,他不顾风雨,追逐着云彩而来。 如果不是因为有什么急事需要迅速返回,我们本可以在天柱坛前一起讲学和听讲。
赏析
这首诗是湛若水为了感谢湖南道的兵宪胡石屏在衡州南岳的周到礼仪而作。诗中描绘了使君不畏风雨,急匆匆地赶来的情景,表达了对使君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遗憾,即因为使君的归期急迫,两人未能如愿在天柱坛前共同讲学和交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使君的风采,也体现了诗人对学问交流的渴望。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大理司厅林艾陵考满复职之留都 》 —— [ 明 ] 湛若水
- 《 龙州诗 》 —— [ 明 ] 湛若水
- 《 顾箬溪同年书来年老起抚滇南贺之 》 —— [ 明 ] 湛若水
- 《 度黄龙登天华视四贤祠行窝之筑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孝思诗 》 —— [ 明 ] 湛若水
- 《 福建长乐柯生乔可尚迁博学士也斋戒三日尽弃其学而请学焉喜而与之诗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赠东莞地官正郎李惟肖希说三载考满之京有作 》 —— [ 明 ] 湛若水
- 《 骏逸赠潘汝济北上会试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