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
拼音

所属合集

#谒金门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重头四十五字,仄韵。又名“醉花春”、“出塞”、“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等。 ②“如梦”句:柳絮飞空,茫茫如梦,人间众生亦各自在梦境里。  断肠:形容伤心之至。痛致肠断,典出《搜神记》:“人杀猿子,猿母悲啼死,破其肠,肠皆断裂。”  消魂:悲哀情,亦作“销魂”,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布局矣。” “斜阳”句:用辛弃疾“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意。

赏析

施绍莘是个隐逸之士,但较少明末山人气。他的词曲中每多冷眼看世态的意蕴,生际明末,哀伤情常在心底。这阕小令从题面看是“伤春”,就词心言则是伤时。上片冷峻,写出危颓之世,迷惘如梦,而“墙里”人依旧“笑语”如常。不知是麻木,还是醉生梦死的荒唐。下片将视线收敛内观自照,“无计”是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悲苦永远属于清醒人,这又是一种难解之谜。“万种消魂”只能化为诗句,实也就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然而此种“幸”,仿佛是天公的特定惩处。用断肠之苦换取若干文字,能说不是大不幸。此词警策之句首在“如梦一庭空絮”,将醉者以及醒而“无计”者全溶进了梦游般的境界。那种时代的悲剧性的深刻,由此凄婉情韵中毕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金门:古代诗人施绍莘的作品名。
  • 墙里秋千:古代一种游戏设施,用绳索悬挂在墙上,坐在上面荡秋千。
  • 撩乱:扰乱、搅乱。
  • 断肠:形容极度伤感、悲伤。
  • 消魂:使人心神不宁,心魂不宁。

翻译

春天即将离去,就像一场空梦,院子里只剩下几片飘落的绒絮。墙里传来秋千摇动时人们欢笑的声音,花瓣在风中飞舞撩乱。无法找到任何方法留住春天,只能用伤感的诗句来怀念。我将我的无尽悲伤寄托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上,斜阳下的树在天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的场景,通过描写院子里的景象和人们的欢笑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伤感。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岁月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

施绍莘

明松江华亭人,字子野,号峰泖浪仙。崇祯间人,工词曲。有《花影集》。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