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旃檀:(zhān tán) 一种香木,常用于雕刻佛像。
- 三十二相:佛教中指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显著特征,是佛的庄严相。
- 受记:佛教术语,指佛陀对弟子的预言,告知其未来成佛的记号。
- 西天:指印度,佛教的发源地。
翻译
旃檀木雕刻的佛像高达一丈六尺,佛像拥有三十二种庄严的相貌,每一项都完美无缺。这尊佛像是由佛教的创始人亲自授记的,它从遥远的印度大国传入中国。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尊由旃檀木雕刻而成的佛像,其尺寸宏大,相貌庄严,具有三十二种佛教中认为的佛陀特征。诗中提到的“受记”表明这尊佛像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是由佛教创始人亲自认可的。通过这尊佛像,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印度佛教发源地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赞美了佛像的庄严与神圣,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