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首

· 张雨
荆人有遗弓,索之将奚为。 且荆人遗之,乃荆人得之。 孔子闻之曰,去其荆可耳。 老聃闻则曰,去其人可矣。 天下有至公,孔聃得其理。 天地且弗有,莫知其所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荆人:指楚国人。荆,古代楚国的别称。
  • 遗弓:丢失弓箭。
  • 索之:寻找它。
  • 奚为:为何。
  • 去其荆:去掉“荆”字。
  • 老聃:即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至公:最高的公正或无私。
  • 孔聃:指孔子和老子。
  • 得其理: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 天地且弗有:天地尚且不是自己的。
  • 莫知其所始:没有人知道它的开始。

翻译

楚国有人丢失了弓箭,寻找它又有何用? 既然是楚国人丢失的,自然也是楚国人得到了。 孔子听闻后说,去掉“楚国”二字即可。 老子听闻后则说,去掉“人”字即可。 天下有最高的公正,孔子和老子的理解都符合这个道理。 天地尚且不是自己的,没有人知道它的开始。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探讨了“物归原主”的哲学问题,进而引申到对“公”与“私”的深刻思考。孔子和老子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反映了儒家和道家在处理社会关系和个人修养上的差异。孔子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属性,而老子则更注重自然和宇宙的本质。诗的最后两句,以天地为喻,表达了万物无常、宇宙无始的哲学观点,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张雨

张雨

元杭州钱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又号贞居子。好学,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 5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