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德季润忠孝诗

南昌赵氏子,早岁遭艰虞。 骨肉不相保,万国为囚俘。 释缚燕赵间,遂为郑家奴。 荡荡天宇阔,亹亹日月徂。 转瞬四十年,朝夕劳且劬。 主翁岂无恩,不得齐民俱。 主翁父子没,悉力持且扶。 有客南昌来,解后谈厥初。 问知家中事,五内犹摧刳。 父兄死未葬,有母八十馀。 再拜主母前,涕泗下涟如。 委曲陈其情,愿母哀其愚。 主母为之悲,暂许奉康娱。 星言整去装,策马登长途。 山川日以异,旬朔奄相踰。 日暮不留行,忽已臻其庐。 升堂拜慈母,再世得相于。 恸哭父兄前,邻里皆欷歔。 生者幸少慰,死者归黄垆。 主恩不可忘,母养不可虚。 黾勉与母辞,复返郑氏居。 主母惊且喜,左右咸欢呼。 赵子令至前,授以咫尺书。 汝孝通神明,汝义薄天衢。 永为故乡民,汝去初踌躇。 赵子再拜谢,洒血满襟裾。 主恩一未报,何用早归欤。 主翁积忠劳,封谥焉可无。 穹碑表墓毕,逝将还故墟。 主翁有遗嗣,无罪倏见诛。 奋身伏王庭,誓死诉冤诬。 白日回其光,天道划昭苏。 岂独全郑门,高风动皇都。 滔滔天下者,回首成榛芜。 安知磊落人,沦此氓隶徒。 飞檄下九天,大字旌其闾。 郁郁文献邦,盛事映梅徐。 母寿涉千龄,闻有驷马车。 吾闻善必报,此理天不渝。 我作忠孝诗,永激顽懦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亹亹 (wěi wěi):形容时间渐渐流逝。
  • (qú):劳苦,勤劳。
  • 摧刳 (cuī kū):极度悲痛。
  • 涕泗 (tì sì):眼泪和鼻涕,形容哭泣。
  • 涟如 (lián rú):形容泪水不断流下的样子。
  • 黾勉 (mǐn miǎn):勉力,努力。
  • 氓隶 (máng lì):指普通百姓,这里特指被奴役的人。

翻译

南昌的赵氏子,早年遭遇艰难。骨肉分离,成为各国的俘虏。在燕赵之地被释放,却成了郑家的奴隶。天空广阔,日月如梭,转眼间四十年过去,日夜辛劳。主人虽有恩,但无法与平民相比。主人和他的儿子去世后,他尽力扶持家庭。有来自南昌的客人,偶然谈起过去的事情。得知家中的情况,心如刀割。父兄去世未葬,母亲已八十多岁。在主母面前跪拜,泪流满面。详细陈述自己的情况,希望主母能同情。主母为之悲伤,暂时允许他回家照顾母亲。他急忙整理行装,骑马踏上漫长的旅程。山川景色不断变化,时间迅速流逝。日落时不停留,突然到达家中。进入家门拜见慈母,再次相聚。在父兄面前痛哭,邻里都为之动容。活着的人得到安慰,死去的人安息。主人的恩情不可忘,母亲的养育不可忽视。他勉力与母亲告别,再次回到郑家。主母惊喜,周围的人都欢呼。赵子被召到前,接受了一封简短的信。你的孝行感动神明,你的义气超越天际。永远作为故乡的平民,你离开时犹豫不决。赵子再次拜谢,泪水洒满衣襟。主人的恩情尚未报答,为何急于回家。主人的忠诚和劳苦,应得到封赏和谥号。完成墓碑的雕刻,将返回故乡。主人的遗孤,无罪却突然被杀。他奋身在王庭前,誓死申诉冤屈。白日恢复光明,天道昭示正义。不仅保全了郑家,高尚的风范感动了京城。天下的人纷纷回头,一切都变得荒芜。怎知磊落的人,沦为奴隶。从天而降的檄文,大字表彰他的家。郁郁葱葱的文化之地,盛事映照梅徐。母亲的寿命将过千岁,听说有驷马车来迎接。我听说善行必有报,这是天理不变的。我作这首忠孝诗,永远激励那些顽固懦弱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赵氏子一生的艰辛与忠诚,通过他的经历展现了忠孝的伟大。诗中,赵氏子在艰难的环境中始终不忘忠孝,无论是对主人的忠诚还是对母亲的孝敬,都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他的行为不仅感动了周围的人,也感动了上天,最终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首诗通过赵氏子的故事,强调了忠孝的重要性,激励人们坚守这些传统美德。

程钜夫

程钜夫

元郢州京山人,先世迁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号雪楼,又号远斋。宋末,随叔父建昌通判程飞卿降元,入为质子,授千户。世祖赏其识见,使入翰林,累迁集贤直学士。至元十九年,奏陈五事,又请兴建国学,搜访江南遗逸,参用南北之人。均被采纳。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求贤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得擢用。桑哥专政,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大德间,历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大间,预修《成宗实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历事四朝,为时名臣。文章议论为海内宗。卒谥文宪。有《雪楼集》。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