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轩诗,为教授凌彦翀赋

· 张昱
满轩桑柘共生成,坐爱春风向日荣。 五亩宅思邹孟子,百年心慕李延平。 叶供蚕事诚何损,衣被民生独用情。 中有如纶五色线,愿从衮职补升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柘轩:指用柘木建造的轩室。柘木是一种质地坚硬的木材,常用于建筑。
  • 桑柘:桑树和柘树,这里指柘轩周围的桑树和柘树。
  • 邹孟子: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李延平:即李侗,字延平,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老师。
  • 蚕事:养蚕和缫丝的工作。
  • 衣被:指衣物和被褥,这里泛指纺织品。
  • 如纶五色线:比喻重要的职责或任务。纶,古代指帝王用的丝带,五色线则象征着多彩和重要。
  • 衮职:古代指帝王的服饰,这里比喻高级官职或重要的职责。

翻译

满轩的桑树和柘树共同生长,我喜爱春风中它们向阳的繁荣。 我常想起孟子的五亩宅地,心中向往李延平的百年学问。 桑叶供蚕食用,这实在无损于树木,而纺织品则独为民生所需。 其中有着如帝王丝带般重要的五色线,我愿以此补足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桑柘树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学问的向往,以及对民生和国家的关切。诗中,“桑柘共生成”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繁荣,“五亩宅思邹孟子”和“百年心慕李延平”则体现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后两句通过“蚕事”和“衣被”的比喻,强调了纺织业对民生的重要性,最后以“如纶五色线”和“愿从衮职补升平”作结,表达了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深切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