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浅

· 彭炳
汉宣在冲幼,危食剑刃间。 壮大履宸极,罔知丙氏恩。 大夫在帝左,侃侃不自言。 光武草昧时,严陵相与友。 乾坤洗疮痏,文叔乃天子。 子陵披羊裘,逃往钓江水。 两公绝世贤,愧死浅丈夫。 何敢拟高风,尚不漂母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冲幼:年幼。
  • 宸极:帝位。
  • 丙氏恩:指汉宣帝刘询因丙吉的保护而得以生存的恩情。
  • 侃侃: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 草昧:指国家未开化或未开明的状态。
  • 疮痏:创伤,比喻社会的混乱状态。
  • 披羊裘:穿着羊皮袄,指隐居生活。
  • 钓江水:在江边钓鱼,指隐居生活。
  • 愧死:羞愧至极。
  • 高风:高尚的风范。
  • 漂母:指施恩不图报的人。

翻译

汉宣帝在年幼时,曾处于危险之中,如同在剑刃上行走。长大后登上皇位,却不知丙吉的救命之恩。大夫丙吉在皇帝身边,理直气壮,却从不自夸。光武帝在国家未开化之时,与严陵成为朋友。当天下从混乱中恢复,光武帝成为天子。而严陵则穿着羊皮袄,隐居在江边钓鱼。两位都是绝世的贤人,相比之下,我这个浅薄的人感到羞愧至极。我怎敢与他们的高风亮节相比,甚至连施恩不图报的人都不知道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汉宣帝和光武帝两位历史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贤德和隐士风范,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浅薄无知的自责和羞愧。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汉宣帝的不知恩与丙吉的默默奉献对比,将光武帝的治国与严陵的隐居对比,突出了两位贤人的高尚品质。最后,作者以自谦之词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不足的深刻认识。

彭炳

元建宁崇安人,字元亮。留心经学,诗效陶、柳,喜与海内豪杰交往。驸马乌谷逊事以师礼。顺帝至正中征为端木说书,不就。有《元亮集》。 ► 39篇诗文

彭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