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维祯兼呈揭公公许为故妻作传

太史临文笔最精,一闻往事独伤情。 每怜对镜窥鸾舞,犹怪吹箫逐凤鸣。 列女未终刘向传,故妻虚瘗柳州铭。 书成定寄湘江浦,预拟《招魂》学楚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史:古代官名,掌管史书编纂,这里指揭公,即揭傒斯,元代文学家。
  • 临文笔最精:指揭公的文笔非常精湛。
  • 一闻往事独伤情:一听到过去的事情就感到特别伤心。
  • 对镜窥鸾舞:比喻夫妻恩爱,鸾是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比喻夫妻。
  • 吹箫逐凤鸣:箫声和凤凰的鸣叫相随,比喻夫妻和谐。
  • 列女未终刘向传:刘向是汉代文学家,著有《列女传》,这里指揭公未能完成对列女的传记。
  • 故妻虚瘗柳州铭:故妻指作者已故的妻子,虚瘗指没有墓志铭,柳州铭指柳宗元的墓志铭,这里比喻希望揭公能为故妻作传。
  • 书成定寄湘江浦:书成后一定会寄到湘江边。
  • 招魂:古代一种祭祀仪式,用以招回死者的灵魂。
  • 楚声:楚地的音乐,这里指用楚地的风格来写《招魂》。

翻译

揭公的文笔最为精湛,一听到过去的事情就让我感到特别伤心。 我常常怜惜地看着镜子中孤独的鸾鸟舞蹈,仍然责怪那箫声不再伴随凤凰的鸣叫。 刘向的《列女传》尚未完成,我已故的妻子也缺少了像柳宗元那样的墓志铭。 当书成之后,我一定会将它寄到湘江边,预先准备好用楚地的风格来写《招魂》。

赏析

这首诗是傅若金寄给陈维祯并呈给揭公的,表达了对揭公文笔的赞赏以及对自己已故妻子的怀念。诗中通过“对镜窥鸾舞”和“吹箫逐凤鸣”等意象,深刻描绘了夫妻间深厚的感情和失去伴侣后的孤独。同时,诗人希望揭公能为自己的妻子作传,以此来纪念她,体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情和对揭公文才的信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对文学的尊重。

傅若金

元临江新喻人,初字汝砺,后改字与砺。少孤贫,刻励于学。工诗文。年甫三十,游京师,虞集、揭傒斯见其诗,皆大称赏之;公卿大夫,皆知其名。后以广州路教授卒。有《傅与砺诗文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