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圣墓
迢迢鲁城阴,长林肃秋色。
修门负平冈,重墉屹玄宅。
交柯矗云霄,文楷开苍柏。
翁仲俨仪卫,斋厅厂虚白。
境土自清旷,密茂不容隙。
巢居绝禽鸟,郁茁无寸棘。
苔藓带坚埴,草露湿寒碧。
肃躬款崇关,屏气前踧踖。
高陵遂瞻仰,素愿惬平昔。
圣裔偕守长,联翩来接迹。
罗列仪雍容,奠拜助登陟。
慨然渺深思,辞容宛如觌。
徘徊凝睇久,景慕遂叹息。
缅想万世功,纲常赖扶植。
林林区宇内,孰不沾圣泽。
宜哉子孙枝,蕃衍挺圭璧。
百代如一日,附垄守宗泽。
欲归重踌躇,历览抚碑刻。
崇文际皇元,新庙再修饬。
风厉示多方,镌铭有穹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宣圣墓:指孔子墓,孔子被尊称为“宣圣”。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鲁城:指曲阜,孔子的故乡。
- 阴:山的北面。
- 修门:高大的门。
- 重墉:高墙。
- 玄宅:指墓地。
- 交柯:树枝交错。
- 文楷:指刻有文字的石碑。
- 翁仲: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指墓前的石像。
- 厂虚白:空旷明亮。
- 坚埴:坚硬的土壤。
- 崇关:高大的关口。
- 踧踖: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 圣裔:指孔子的后代。
- 登陟:登高。
- 辞容:指孔子的容貌和言辞。
- 如觌:如同亲见。
- 凝睇:凝视。
- 景慕:景仰和羡慕。
- 纲常:指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
- 林林:众多的样子。
- 区宇:指天下。
- 蕃衍:繁衍生息。
- 挺圭璧:比喻子孙昌盛,如同珍贵的玉器。
- 附垄:依附于墓地。
- 碑刻:刻有文字的石碑。
- 风厉:风化严厉,指教化。
- 镌铭:刻写铭文。
- 穹碣:高大的石碑。
翻译
遥远的鲁城北面,长林中秋色肃穆。高大的门前是平坦的山冈,重重的城墙围绕着深邃的墓地。树枝交错直插云霄,刻有文字的石碑旁是苍劲的柏树。墓前的石像仿佛是守卫,空旷明亮的斋厅。周围环境清幽广阔,密林中没有一丝空隙。巢中绝无禽鸟,茂密的草木中没有一根荆棘。苔藓覆盖着坚硬的土壤,草上的露水湿润了寒凉的碧色。我恭敬地走过高大的关口,屏住呼吸,前行的步伐恭敬而不安。终于仰望到高陵,平生的愿望得以满足。孔子的后代和守墓人相继前来,仪态雍容,助我登高祭拜。我深感思绪万千,孔子的容貌和言辞仿佛就在眼前。我徘徊凝视良久,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叹息。遥想孔子的万世功绩,伦理道德得以扶持。天下众多的人,无不受到圣人的恩泽。难怪孔子的子孙繁衍生息,如同珍贵的玉器。百代如一日,依附于墓地守护宗族。欲归时再次犹豫,细细观赏碑刻。在皇元时期,新庙再次修缮。教化严厉,刻有铭文的高大石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访问孔子墓时的深情和景仰。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墓地的庄严与肃穆,以及作者对孔子的无限敬仰。诗中“交柯矗云霄,文楷开苍柏”等句,以高耸的树木和石碑象征孔子的精神永存。结尾处的“风厉示多方,镌铭有穹碣”则强调了孔子教化之深远,以及后人对他的纪念和尊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