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乐

飞梅和雪洒林梢。花落春颠倒。驴背敲诗暮寒峭。路迢迢。 相逢不满疏翁笑。寒郊瘦岛。尘衣风帽。诗在灞陵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梅:飘飞的梅花。
  • 和雪:与雪一起。
  • 林梢:树梢。
  • 花落:花朵落下。
  • 春颠倒:春天景象错乱,指春天花落雪飞,景象异常。
  • 驴背:骑在驴背上。
  • 敲诗:作诗。
  • 暮寒峭:傍晚的寒气刺骨。
  • 路迢迢:路途遥远。
  • 相逢:相遇。
  • 不满:不满足。
  • 疏翁:疏远的老人,指作者自己。
  • 寒郊瘦岛:寒冷的郊外,形容荒凉。
  • 尘衣风帽:沾满尘土的衣服和被风吹动的帽子,形容旅途的艰辛。
  • 诗在灞陵桥:诗意在灞陵桥上,灞陵桥是古代长安城外的一座桥,常被诗人用来象征离别或旅途。

翻译

梅花与雪花一同飘洒在树梢,花儿落下,春天的景象显得颠倒错乱。我骑在驴背上,在寒冷的傍晚敲打着诗句,路途遥远。

相遇时,我并不满足于自己的疏远,老人笑了。在寒冷的郊外,我穿着沾满尘土的衣服,戴着被风吹动的帽子。我的诗意,就在那灞陵桥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春天雪后骑驴寻诗的情景,通过“飞梅和雪洒林梢”和“花落春颠倒”等句,生动地表现了春天与雪景交织的奇异景象。诗中“驴背敲诗暮寒峭”一句,既展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也反映了旅途的艰辛。结尾的“诗在灞陵桥”则巧妙地将诗意与旅途结合,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旅途的深刻体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张可久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练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