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谢别驾过淀山湖,登普光寺阁,次壁间马郎中诗韵
浮云终日作轻阴,寺下龙潭百丈深。
古刻尚存邢女记,好诗今与谢公吟。
风行淀水摇深碧,雨过松花落细金。
怕见南湖春草色,每来高阁倦登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淀山湖:位于今江苏省昆山市西南,古时为湖泊,现已淤积为陆地。
- 普光寺阁:普光寺内的楼阁,具体位置不详。
- 马郎中:指马祖常,元代诗人,曾任郎中。
- 邢女记:指邢昺所作的《普光寺记》,邢昺是宋代女诗人。
- 谢公:指谢灵运,东晋著名诗人,此处借指谢别驾。
- 淀水:即淀山湖的水。
- 松花:松树的花,春季开放,呈金黄色。
- 南湖:可能指淀山湖附近的另一个湖泊。
- 春草色:春天的草色,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
翻译
浮云终日遮蔽着天空,形成一层轻柔的阴霾,寺下的龙潭深达百丈。古老的碑刻依旧保存着邢昺女子的记述,而今我与谢别驾一同吟咏着马郎中的佳句。风吹动淀山湖的水面,泛起深邃的碧波,雨后松树的花朵如细小的金粒般飘落。我害怕看到南湖春天的草色,因为每次来到这高阁,总是感到疲倦,不愿登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淀山湖及普光寺阁的景色,通过浮云、龙潭、古刻、淀水、松花等元素,构建出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中“浮云终日作轻阴”一句,既描绘了天气,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后句通过对古刻和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结尾的“怕见南湖春草色”则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回避,反映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