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清晖楼

· 张昱
谢公履迹遍岩扉,似觉高情与世违。 昔日文章归丽句,至今山水发清晖。 神仙灭迹虚金露,尘俗何缘别翠微? 尚忆咏诗同水部,山林有待薜萝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谢公:指谢灵运,东晋至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官员,以山水诗著称。
  • 履迹:足迹,这里指谢灵运游历的足迹。
  • 岩扉:山岩的门户,指山中的景色。
  • 高情:高尚的情操。
  • :违背,不合。
  • 丽句:优美的诗句。
  • 清晖:清澈明亮的光辉,这里指山水之美。
  • 神仙灭迹:神仙不再留下踪迹,意指超凡脱俗的事物已不存在。
  • 金露:传说中神仙饮用的露水,这里指神仙之物。
  • 尘俗:尘世,世俗。
  • 翠微:山色青翠,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 咏诗同水部:指与水部官员一同吟咏诗歌。
  • 山林有待:山林在等待,意指诗人希望隐居山林。
  • 薜萝衣:用薜荔和女萝编织的衣服,这里指隐士的服饰。

翻译

谢公的足迹遍布山岩的每一个角落,仿佛他的高尚情操与这世俗世界格格不入。昔日他的诗文充满了优美的诗句,至今山水间仍闪耀着他笔下的清晖。神仙已不再留下踪迹,虚幻的金露也不复存在,尘世的纷扰又怎能与那翠微的山色相比?我仍记得与水部官员一同吟咏诗歌的时光,山林在等待着我,我渴望穿上那薜萝编织的隐士之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谢灵运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然与艺术之美的向往。诗中“谢公履迹遍岩扉”展现了谢灵运游历山水的广泛,而“高情与世违”则凸显了其高尚情操与世俗的格格不入。后文通过对“丽句”与“清晖”的赞美,进一步强调了谢灵运诗文的艺术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愿望,体现了对自然与诗意的深切向往。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